众师云首页 / 资讯中心 / 正文

《人民日报》专版报道农林大承担的中国福建援巴新菌草与旱稻技术项目和中国援斐济菌草技术合作项目

  11月15日,《人民日报》刊登《习近平主席在巴新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讲述“菌草佳话”,将人们的视线引向菌草种植铺成的幸福路——中国菌草,太平洋岛国的传奇》,专版报道福建农林大学承担的中国福建援巴新菌草与旱稻技术项目和中国援斐济菌草技术合作项目。文章转载如下:


  11月14日,在对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习近平主席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信使邮报》《国民报》发表题为《让中国同太平洋岛国关系扬帆再启航》的署名文章。
  “18年前,我担任中国福建省省长期间,曾推动实施福建省援助巴新东高地省菌草、旱稻种植技术示范项目。我高兴地得知,这一项目持续运作至今,发挥了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成为中国同巴新关系发展的一段佳话。”文章中的这段话,让中国菌草传奇瞬间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不只在巴新,菌草种植已经在多个太平洋岛国蓬勃发展。“菌草和旱稻种植技术的推广,使我们的人民摆脱了饥饿威胁,增加了收入。”巴新东高地省前省长拉法纳玛说。
  一看就懂,一教就会,一干就成
  拉法纳玛还记得18年前那次珍贵的会面。“那是2000年,我作为东高地省省长访问中国,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会见了我们。访问期间两省签署了友好省协议,并把中国的菌草和旱稻种植技术引入东高地。18年后,习主席仍然惦记着这个菌草项目,我们东高地人民感到非常荣幸。习主席是巴新的贵宾,是东高地省人民的朋友。”
  作为传统农业国,巴新全国有83%的人生活在农村。该国气候和土壤条件优越,但是农业技术相对落后,菌草和旱稻种植技术对于提升其农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000年,菌草项目正式落户巴新。菌草技术是由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熺发明的一项以草代木栽培食用和药用菌的综合性技术。其生产过程不会破坏树木,因此有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菌草项目是习主席担任福建省省长时亲自推动的。”林占熺说,“我们一切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一切从当地百姓的利益出发。”考虑到东高地省农民的实际状况,林占熺和他的团队将种植技术简化再简化,让尚处于部落经济状态的村民一看就懂,一教就会,一干就成。
  推广的过程并不容易。按照常规,菌草生产过程需要高压灭菌。但是当地不通电,物资极度匮乏,也没有高压锅炉。中国技术人员就用3个汽油桶、几块石头、一根橡皮管和两片塑料薄膜做成简易灭菌设备。“效果和高压锅炉完全一样!”
  在中国技术人员的努力下,菌草种植在巴新推广开来,目前已经扩展到巴新3个省的10个区。林占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平方米的菇床每年可以采收120千克新鲜蘑菇。一个农户如果利用10平方米养殖蘑菇,每年就可以收获蘑菇1吨多——“一家人就脱贫了。”因为低成本、易种植,菌草也成为巴新具有超高人气的经济作物,还产生了一批“菌草迷”。
  同样是在中国专家的帮助下,东高地省没有稻谷种植的历史也结束了。他们还一举创造了两项世界纪录:一是旱稻大面积种植平均产量超过8.5吨/公顷;二是旱稻宿根法栽培获得成功,并创造了一次播种连续收割13次的纪录。
  爱上蘑菇的他们,收入逐年攀升
  从南太平洋地区的交通枢纽——斐济楠迪国际机场驱车约5分钟,本报记者就来到被农田环绕的一处小院落。一进大门,一副对联映入眼帘:“菌草人不忘初心立新功,援外事继续前行创伟业。”这里,便是中国援斐济菌草技术示范中心。
  “菌草的推广,让包括斐济在内的太平洋岛国农民走上致富道路。”对联的作者、援斐菌草中心专家吴少风教授对本报记者介绍说,菌草粗蛋白的含量相当于青储玉米,牛羊特别爱吃,1公顷菌草可以养30头牛或300只羊,“牛羊出栏量大幅增加”。
  援斐菌草中心是由习近平主席推动、中斐两国领导人共同确定的技术援助项目。项目旨在通过技术培训与示范推广,将传统的菌草养菇和新兴的菌草养畜相结合,带动斐济乃至整个南太平洋地区的农民增收和环境保护,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开辟一条新途径。落成4年多来,该中心已成为太平洋岛国新兴菌草业的重要示范基地。
  莱迪是援斐菌草中心的邻居,也是项目实施以来的当地合作伙伴,见证了菌草在斐济从无到有、生根繁衍的全过程。
  “2014年菌草刚进入斐济时,只有斐济一些农业专家和政府官员知道它的神奇之处,很多当地居民对此几无了解,甚至充满误会,包括我自己。”莱迪告诉记者。
  为打消当地人对于食用蘑菇的顾虑,菌草团队频繁参加当地美食节和各类型文化活动,并邀请当地各界人士来菌草中心就餐。“刚认识中国朋友后没几天,我就应邀前往他们的食堂就餐,结果发现就地取材烹制的蘑菇汤、蘑菇炒肉美味极了,我从此爱上这种外形奇特、口感鲜嫩的食物。”莱迪说。
  对蘑菇的认识误区被打破后,渴望掌握菌草技术的农民纷至沓来。目前,项目组在当地培训了938人,并组织45人次的斐济农业官员和技术人员到福建农林大学接受培训。参加菌草和蘑菇种植农户已超过600户,菌菇产品进入各地乡村集市、餐馆、酒店。菌草作为饲草种植推广至斐济农业部下属畜牧研究站、多家畜牧企业与养殖户,降低了旱季牛羊死亡率。
  斐济农民博尔已种植菌草3年有余。“在项目组和农业协会的大力普及下,越来越多斐济人爱上蘑菇,我的收入也逐年攀升,每月最好的时候能够达到1万斐济元(约合3.1万元人民币)。”博尔说。据记者了解,中国市场上常见的平菇在斐济当地超市内能够卖到每斤四五十元人民币,跟优质牛羊肉价格不相上下。
  “自1992年起,菌草技术已从中国成功推广到105个国家。泰国、马来西亚、斐济、巴布亚新几内亚、南非、卢旺达、莱索托和厄立特里亚等13个国家建立了菌草工程示范培训和产业发展基地,很好地发挥了经济和社会效益。”林占熺说。


  另讯,当日中国驻巴布亚新几内亚大使薛冰在《人民日报》发表大使随笔《共同擘画中巴新关系美好前景》,文章提及福建农林大学承担的中国福建援巴新菌草与旱稻技术项目为当地实现脱贫、创造就业作出重要贡献。文章转载如下:

  莫尔兹比港的主要街道挂起了中国结和红灯笼,到处可见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充分体现巴新政府和人民对习近平主席访问的热切期盼
  11月15日至1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对巴布亚新几内亚进行国事访问,在巴新首都莫尔兹比港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同建交太平洋岛国领导人会晤。这是中巴新建交42年来,中国国家元首首次对巴新进行国事访问,在两国关系史上有着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巴新政府和人民真诚期待习近平主席来访,希望通过此次访问进一步深化双方交流合作,共同擘画巴新同中国关系的美好前景。
  巴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是太平洋岛国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最具发展潜力的国家。在这个面积46万多平方公里依山傍海的美丽国度,居住着约800万人口和800多个传统部落,有820多种不同语言,传统生活方式与现代文明相互交织,勾画出一幅多姿多彩的生动画卷。
  中巴新虽远隔重洋,但两国友谊源远流长,人民亲如一家。早在150多年前,就有华人漂洋过海来到这片土地,他们辛勤劳作、繁衍生息,与当地人民和睦相处。1976年10月中巴新建交,两国关系取得长足发展。2014年11月习近平主席和奥尼尔总理共同宣布两国建立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战略伙伴关系,为新时代两国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双方合作不断提挡加速,内涵更加丰富,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
  近年来,两国高层交往频繁,政治互信不断加深。奥尼尔总理2011年执政以来已多次访华,习近平主席多次会见奥尼尔总理,两国领导人就深化战略伙伴关系、加强各领域务实合作达成诸多重要共识。2016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奥尼尔总理时第一个表态将出席巴新APEC会议,并承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极大提升了巴新成功办会的信心。中国说到做到,在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等方面为巴新提供了及时有效援助,包括升级改造国际会议中心、援建两条交通主干道、提供会议用车、开展人员培训等,解决了办会燃眉之急,受到巴新各界一致好评。
  巴新与中国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志同道合的伙伴,巴新今年6月成为第一个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的太平洋岛国。目前,近40家中资企业在巴新投资经营,累计创造就业数以万计。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两国友好交往的故事数不胜数。2000年5月,应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邀请,巴新东高地省代表团访问福建,双方签署友好省协议和《福建省援助东高地省发展菌草、旱稻生产技术项目协议书》。近20年来,福建农林大学林占熺教授多次率专家组到东高地省开展援助工作,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建立起岛国地区第一个菌草、旱稻生产示范与培训基地,为当地实现脱贫、创造就业作出重要贡献。2002年以来中国已向巴新派遣9批医疗队,诊治患者10多万人次,开展上千人次医疗培训,创下多项“巴新史上第一”的诊疗案例。近年来,中国累计向440余名巴新学生提供政府奖学金,向1000余名各界人士提供短期赴华培训机会,培养行业精英,增进两国友谊。
  正如奥尼尔总理所言,巴新是中国在太平洋岛国地区的重要亲密朋友,巴新同中国的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巴新政府将全力以赴,以最高规格礼遇接待好习近平主席。现在,莫尔兹比港的主要街道挂起了中国结和红灯笼,到处可见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充分体现巴新政府和人民对习近平主席访问的热切期盼。我相信,此次访问必将给中巴新战略伙伴关系注入新动力。

相关链接:
  2020-09-11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甄选模板
赚钱
投稿
客服
QQ扫码/ 点击咨询
微信扫码咨询
寻求
合作
微信扫码咨询
写作
AI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