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上海推进“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有关情况。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沈炜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问题:高校已成为重要的创新引擎,如何进一步发挥好他们的作用,助力科创集聚区发展?
沈炜:长期以来,市教卫工作党委和市教委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的建设,在支持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五个新城和南北转型等上海重大战略中,能够积极发挥区域内外高校特色优势并取得良好成效,“大零号湾”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上海交通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2所“双一流”高校地处“大零号湾”的核心区域,在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装备制造、海洋、能源等领域拥有非常深厚的研究基础和底蕴,这些研究领域与闵行区重点发展的产业方向也是高度契合的,将为“大零号湾”未来高质量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创新驱动力。
在未来的工作中,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将围绕《建设方案》要求,依托高校科技、人才、文化等资源,从以下三个方面促进“大零号湾”建设,简言之,就是“两个供给、一个支撑”。
第一,扎根高校学科优势特色供给高水平创新成果。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将持续推进本市“双一流”建设,不断提升高校知识创造和知识服务能力。一方面,通过支持重点学科建设、完善科研基地布局等举措,积极提升高校基础研究水平和原始创新能力,产出更多高质量的原创性成果。另一方面,支持高校积极发挥知识溢出效益,完善高校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充分利用长三角高校技术转移联盟资源,推动包括交大、华师大等在内的上海高校,以及更多长三角乃至全国的高校科技成果在“大零号湾”转化落地。
第二,对接产业需求供给高水平创新人才。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非常关注高层次人才引育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一方面,采取专项投入,支持开展人才揽蓄工作,为学校优势学科建设和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另一方面,积极构建产业需求和人才供给对接机制,建设了一批国家级和市级现代产业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等(比如,依托上海交大布局建设了现代医疗设备产业学院等)。近期,上海市正在推进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建设,联合高水平大学、领军企业等开展创新人才培养,先期重点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充分发挥“大零号湾”科技创新集聚区平台作用,协同各方力量将其打造成支撑高校人才培养和双创实践教育的重要载体,培养造就一大批既具备较高创新素养又熟悉产业发展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第三,支撑人文艺术融合氛围的营造。创新创业集聚区的构建离不开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上海交大和华师大在人文、艺术、设计和教育等领域拥有深厚的资源和优势。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将进一步支持高校积极探索开放共享相关校内艺术展演场所、图书馆、体育场所等资源,协同各方一道建设高质量的创新创业集聚区和宜人宜居生活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