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备受瞩目的首届全国“红旗杯”班组长大赛决赛在长春圆满收官。首届全国“红旗杯”班组长大赛由全国总工会、吉林省政府主办,这场大赛吸引了全国近65万名班组长报名参赛。这不仅是一次技能与智慧的较量,更大力弘扬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持续激励广大职工用奋斗成就梦想,真正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创造活力持续迸发,更好以改革驱动创新、以创新引领发展。
一汽是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红旗是家喻户晓的民族汽车品牌。“红旗飘飘”,承载着几代人的制造强国梦。
举办首届全国“红旗杯”班组长大赛,既是对“红旗”民族汽车品牌的展示,更是激励各个行业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和劳动模范,更好激发一线职工创新创造热情,激励他们在“卡脖子”技术难题攻关、生产工艺改进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进而打造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吉林全面振兴新突破贡献力量。推动吉林高质量发展,高技能人才的作用不可或缺。多年来,吉林孕育出了一批大国工匠、劳动模范,他们用精湛的技艺、执着的追求和无私的奉献,诠释着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为吉林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在中国一汽,有这样一批人,他们孜孜不倦,夜以继日地打磨技术,提升技艺,研发新产品,不仅推动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也为国家的工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从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李凯军在“八尺钳台”上将模具精度做到0.01毫米,加工精度超过老式铣床的0.2毫米以及数控机床的0.03毫米;到一汽集团首席技能大师齐嵩宇开发出“电阻点焊工艺质量自动监控技术”、研发出国内首个全铝合金副车架;再到中国一汽研发总院高级技师、大国工匠杨永修执着于精度0.015毫米以内(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1/5)发动机缸体数控试制加工,成功破解数控铣床精细化加工的核心参数,给红旗车装上了一颗“中国心”;中国一汽研发总院电机电驱动开发部高级主任、“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王斯博,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先后攻克了双智能功率单元架构技术、全域变载频深度控制技术等核心技术,成功宣告高性能永磁电机技术的自主掌控。在中车长客,几代工匠人的故事见证了中国铁路机车的飞速发展,也生动地展现了中车长客人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从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获得者胡俊祥练就“微缩梅花烙”的焊接绝活,开创被纳入企业轨道车辆电气调试工艺规程的《胡俊祥客车电气六步调试法》,在电气调试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到中国中车长客股份公司首席技能专家、高铁调试工作的把关人罗昭强,研制高速动车组调试操作实训装置,填补国内轨道车辆调试模拟技术的空白,发明CRH5型车端部模拟器等调试设备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将制造成本缩减为原来的10%;再到大国工匠、中车长客高级技师李万君,总结出“环口焊接七步操作法”,成功突破国外技术封锁,保证了动车组转向架的批量生产,也是唯一能焊接德国转向架焊接试验片的人。还有长光卫星姿轨控系统设计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徐开,带领团队完成了视频卫星姿态凝视控制的关键技术突破,构建卫星姿态控制数学及物理仿真系统,设计了“吉林一号”视频星的轨道确定及控制方案,为“吉林一号”卫星星座卫星组网运行创造了前提条件。......
近年来,我省大力实施高技能人才激励政策,持续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开发、评价、使用、奖励工作,大规模实施技能提升行动,逐步建立健全“以赛代评”模式,厚植着吉林省技能人才成长的沃土,初步形成了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化、素质突出的技能人才队伍,实现规模质量双提升。白山松水间,一支由9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60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技能人才、133名全国技术能手领军的68万高技能人才队伍,正引领着240万技能劳动者助力吉林高质量发展,推动吉林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吉林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初审:王 越
复审:田 峥
终审:杨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