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健康博览会联影医疗展区,CT机系列产品和智慧手术室,和飞利浦、GE等国际巨头同台比拼。(魏铼 摄)
光谷未来科技城,一架电鹰大载重智能无人机搭载运输载荷进行测试。(魏铼 摄)
未来产业,是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
《湖北省加快未来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提出,聚焦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等六大方向,到2026年,湖北未来产业总体规模达到1000亿元。
万亿新蓝海,又一代新战舰启航!
人形机器人
跑起来
你的新工友,身高1.8米、体重95公斤、能提40公斤重物……8月22日,在武汉格蓝若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湖北自主研发的首个站立人形机器人正在测试,其全套金属仿生关节,像极了高大威猛的“变形金刚”。
“身材高大是为了确保有高负载能力。”格蓝若公司工程师袁方介绍,该公司作为湖北人形机器人整机技术攻关的“链主”,今年7月与华中科技大学陈学东院士团队联合开展技术攻关。目前,该人形机器人已实现稳定行走,移动速度超过每小时5公里。今年9月,团队将继续迭代优化其行走功能,让机器人适应斜坡、楼梯、沙地等复杂地形。
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于一身,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将重塑全球产业发展格局。
人形机器人何时才能正式“上岗”?
袁方表示,团队将通过机器视觉、机器学习、智能感知、AI大模型等技术手段,让人形机器人拥有一套完备的智慧神经,使机器人更像“人”、更懂人。力争未来2年内,人形机器人可进入变电站协助工人完成运维、巡查等工作;未来5至10年,让人形机器人在应急救援、养老陪护、家政服务、特种作业及装配制造等领域“就业”。
立足科创和产业优势,凝聚产学研各界力量,湖北正集中攻克人形机器人关键共性技术,加快打造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目前,湖北已部署开展人形机器人整机研发专项行动,分别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刘胜、中国科学院院士丁汉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领衔,聚焦“大脑、小脑、感知、躯干、四肢”等关键部件,开展人形机器人整机制造集中攻关。武汉已经取得人形机器人多模态柔性电子皮肤、机器人视觉、灵巧手等一系列重大原创性成果。
相关研究机构数据显示,2023年人形机器人产业进入爆发期,预计到2026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将突破200亿元,到2035年将增长到3000亿元左右。
在“未来工厂”
感受硬核产品的柔性制造
决定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是背后的先进制造能力,先进的制造方式不仅可以提高生产制造效率,同时也是极限制造、精密制造能力的重要支撑。
最快3秒钟,一个车身部件冲压成型;每3分钟一辆新车驶下产线……在武汉岚图汽车5G全连接工厂,“未来制造”的模样被素描出来。
目前,超过90%岚图汽车生产线已实现数字化生产,高峰时一个月数据流量达到1TB。1TB流量,可发送30万张手机照片,或保存近万小时的音乐文件。“岚图平均单车生产数据应用量已居行业前列。”岚图汽车信息系统负责人说。
全程数字化让生产加速,也带动了汽车制造的“私人定制”新模式。用户通过岚图汽车APP可以看到自己预订车辆的生产过程,按喜好定制汽车的外部颜色、内饰、是否要空气悬架等。安装的每一颗螺丝钉都能100%溯源。
未来制造涉及大量新技术的应用。比如,智能制造中,涉及AI、大数据、元宇宙、数字孪生等新技术的应用。
在路特斯全球智能工厂的总装车间,墙上的大屏上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图标正来回移动,这里显示的就是建造在虚拟世界的“数字工厂”。大量的数据融合在“孪生体”中,工程师们可在短时间内获取所需信息。需要改进的地方,可当即在“孪生体”上进行实验和调整。在数字孪生技术加持下,产线满足“为一人造一车”定制化生产。
再比如,循环制造涉及工业脱碳、碳捕捉碳封存、再制造等技术。湖北的碳核算正在形成一条产业链。武汉易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碳核算软件,在钢铁、有色、石化等领域得到应用;四方光电研发温室气体排放分析仪等碳排放检测设备,推动发动机排放检测设备全产业链国产化。“这些产品对传感器技术要求很高。武汉有科研和产业基础,有成本优势,大有可为。”武汉四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熊友辉看好这片蓝海。
实现新技术,需要新设备。
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未来制造中,重点领域均会涉及到大量的区别于传统性能的新设备,这些设备的应用既能提高生产制造效率,同时,也带动了未来制造设备本身的发展。比如,作为“制器之器”的工业母机、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设备等;激光制造领域中,涉及大量激光器、激光制造设备等。“在这些领域我们有华工科技、华中数控等代表企业,也是下一个蓝海。”该人士认为。
AI技术
让“未来医院”不再遥远
随着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未来健康的产业前景也是一片蓝海。
在2024中国品牌日中国光谷展区,武汉联影智融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将“未来手术室”搬上展台。
该手术室名为“uHOR魔方”,集成了AI、5G、AR等技术,主打“人不动,设备动”。手术时,病人全程只需躺在手术床上,工作人员在互动桌上“指挥”,滑轨CT等检测设备便会自动移动到手术床前为病人进行检查。各种原本需要在不同手术室、分期才能完成的重大手术,在一间手术室内即可完成术前诊断、术中治疗、术后评估。大大减少病人在术中的转运风险,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效率。
在AI算力加持下,武汉楚精灵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利用深度学习、哈希算法等技术,首创“消化内镜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内镜精灵”,即便细如发丝的病灶也能被敏锐捕捉,避免漏查、漏诊,成为内镜医生的“第三只眼”。
此前,全国30余位消化内镜高手与“内镜精灵”曾展开了一场“人机对决”。最终“内镜精灵”以84.67的最高分胜出,比内镜医师中的第一名高出8.75分。
AI还能提供蛋白质结构预测和分类,辅助新药研发。武汉伯生科技的“思符蛋白质结构预测平台”能实现虚拟药物筛选等应用,使医药研发效率提升10倍以上,费用从上万元降到几百元。
省经信厅介绍,按照六大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我省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生成式人工智能、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物制造、未来显示、未来网络、新型储能等前瞻谋划部署,打造标志产品、壮大产业主体、优化支撑体系、丰富应用场景,形成未来产业和优势产业、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协同联动的发展格局。(刘天纵、肖丽琼、刘宇、左晨、彭一苇)
湖北加快未来产业发展支持政策一览
到2026年
组织100项原创性、颠覆性技术攻关
培育100个引领性、创新性产品
制定100项关键标准和规范
打造100个标志性应用场景
发展壮大100家科技领军企业和创新型龙头企业
建设10家未来产业科技园和未来产业先导区
到2035年
未来产业总体规模达到万亿级,推动湖北成为未来产业重要策源地和发展高地
——摘自《湖北省加快未来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
力争到2027年
全市未来产业营业收入规模突破千亿元
打造5个以上、力争10个以上100亿级未来产业集群
重点依托东湖高新区、武汉经开区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组建武汉未来产业研究院
成立13个以上新型研发机构,突破30项以上关键未来技术,推动落地100个以上转化成果,申请500个以上专利合作条约(PCT)专利,制定50项以上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引育超万家未来产业企业、千家规上企业、百家“专精特新”企业、20家上市企业、10家以上独角兽企业
建设一批特色明显的未来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创新项目,每年推出应用场景100个以上
到2035年
力争未来产业营业收入规模达到万亿级
打造2到3个千亿级产业、若干个五百亿级产业,形成一批产值规模超100亿元、市值超1000亿元的头部企业
——摘自《武汉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
(李朝霞 整理)
编辑:蔡佳圆
责编:刘 卫
审核:朱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