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西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在强化统筹、创新模式、拓展功能、激发活力等方面重点发力,建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以下简称“实践中心”),纵深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能力。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现代果业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开展实践性教学
——强化统筹,科学谋划项目建设。一是聚焦重点领域系统部署。积极对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和陕西重点产业链,将实践中心纳入现代职教体系建设重点任务,统筹规划实践中心建设思路和目标任务等,分层分类推进项目建设。二是突出一体设计整体建设。研制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指导意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指导意见,将实践中心建设与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体等通盘考虑、一体谋划、整体建设,初步形成了服务目标明确、区域布局科学、功能梯度合理、区域特色鲜明的实践中心项目建设工作体系。三是强化三级推进纵向发力。按照实践中心建设指南,建立“省级统筹设计、市县联动推进、建设单位具体实施”纵向三级推进机制,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于未达到建设要求的项目进行动态调整,不断提高项目建设水平。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六共”利益共同体发展模型
——创新模式,对接产业打造项目。一方面,围绕产业建中心。指导各职业学校和企业,在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人工智能以及护理、康养、托育、家政等领域,建设全省第一批实践中心培育建设项目78个,形成以陕北能源化工、关中高端装备制造、陕南生态康养为重点的不同区域职业教育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实践中心建设格局。另一方面,多元协同创模式。依托陕西优质行业企业资源,创新实践中心“政行企校”建设范式,指导各职业学校与政府联合、与行业协作、与企业合作,以1个首批国家市域产教联合体、9个国家级职业教育集团、18个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15个省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建设项目为契机,破解实践中心建设面临的人员需求、设备需求、资金投入等共性问题,实现教育与产业互补互融、共生共长。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秉承“共同规划、共同组织、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享成果、共担风险”的利益共同体发展理念,建设飞行器制造与维修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政行企校多方参与,打破资源信息壁垒,形成了资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创新“传承六真 创新六高”工匠人才培养模式
——拓展功能,提升服务发展效能。在发挥实践育人功能方面,紧跟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深入推进数智信息技术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指导各职业学校构建“教学—科研—学习—实践”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实践教育教学水平。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160项,获奖数量与质量均创近年来新高。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先进制造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创新“传承六真,创新六高”工匠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学习过程使用真设备、教学人员都是真师傅、技术练习立足真项目”,使学生掌握企业生产真技能,累计为航空、钛合金等重点产业链培养18万名高素质技能人才。在拓展社会服务功能方面,积极发挥实践中心的引领作用,推进技术研发、支持、转移、培训等工作,打造技术高地、人才高地和创新高地,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2023年度全省职业院校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达1亿元,产生经济效益8.29亿元。杨凌现代果业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先后开发的设施草莓“新机立智”高效栽培管理技术体系等,补齐陕西省草莓生产各项短板,实现经济效益增收1亿元。
国外来宾在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铁智慧建造与运维产教融合实践中心交流
——激发活力,完善运营管理机制。一是共建共享,不断鼓励吸引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推动建设开放型、共享型、智慧型实践中心。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的高铁智慧建造与运维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构建“用户拓展+定制开发+资源调配+项目实施+绩效评价”项目的运行机制,实现“学校、企业、用户”三方共建、共管、共研、共用,推进中心各项工作可持续发展。二是多元投入,健全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经费的机制,积极吸引社会资本、产业资金投入,对在实践中心建设中做出巨大推动作用的企业、职业学校等,落实“项目+金融+税收+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政策,向社会传递信号、给地方提供支持,引导基层学校和企业大胆试大胆闯。三是规范管理,指导实践中心建设项目牵头单位建立健全总章程、运营管理制度等,明确各方主体在实践中心的职责、权利、义务及相关融合机制,明确激励政策、救济制度、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提高实践中心运行效率,充分发挥实践中心对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体的促进作用。同时,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赋能,提高治理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