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师云首页 / 资讯中心 / 正文

聚焦“多语种+党建” 上外与一大会址纪念馆建立战略合作

1月12日,上海外国语大学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致力于构建新型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对外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双方将基于上外的外语学科优势和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党史资源优势,创设“多语种+党建”模式,共同开展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的研究、教育和传播工作。

据悉,双方将合作打造“中共建党历史多语种语料库”,推进建党初期历史档案文献的梳理与翻译,围绕中国共产党的世界视野和全球话语体系构建开展专题研究。双方还将充分发挥上外师生学者的外语译介、写作和研究能力,运用上外29个语种网站群等对外传播渠道,用多语种讲好党的诞生地故事。

上外党委书记姜锋在致辞中强调,“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组成部分。”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外语学府,上外创校伊始就具有鲜明的红色基因和家国情怀。在首任校长姜椿芳的带领下,上外早期一大批校友进入中共中央编译局,翻译出版马列经典著作,为建构党的理论大厦作出杰出卓越贡献。进入新时代以来,上外秉持“多语种+”的办学理念,率先实施“外语+课程思政”改革,将中国对外话语构建作为培养全球治理人才的重要基础,主动承担起诠释伟大思想的时代重任,向世界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和改革发展故事。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本身就是国际交往和本土孕育的共同产物。”上外校长李岩松指出,“此次‘多语种+党建’的探索,是我们回望党的百年历史、传承初心后的再次出发。”期待此次与一大会址纪念馆合作,携手推动中国共产党党史的对外传播事业。

一大会址纪念馆是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的重要红色名片,是党的文化基因、精神灵魂、历史记忆的所在,是全体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徐明表示,从《共产党宣言》的译介到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外语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奋斗历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迎接建党百年之际,一大会址纪念馆将与上外在党史档案文献的译介和对外传播等方面开展具体合作,发挥双方学科和资源优势,推动中共创建史的研究与国际传播。

近年来,上外将学校文脉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传承相融合,将上海红色文化场馆作为思政育人的重要场所,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讲好中国故事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作为专业教学实践内容,培养具有全球话语能力的特色卓越人才。上外师生已先后完成《习近平用典》《习近平讲故事》《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等著作的外译工作,翻译、阐释和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外还与渔阳里(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合作在“上海外国语学社”旧址排演短话剧《渔阳星火》,再现当年革命先辈和青年刻苦学习外语,接受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故事。

据悉,上外今年将全面梳理建党百年与中国外语教育的发展史,通过专题展览等形式,展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开放视野、世界眼光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怀;同时通过“红色历史学习、红色文本译介、红色故事传播、红色文旅融合”等模式,鼓励学生在外语文本翻译、全球话语传播的过程中,扎根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以一大会址、龙华烈士陵园、新渔阳里等一批红色场馆的国际传播为基点,通过志愿服务、创新创意、文旅结合等方式,以更丰富的形式构建新型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向世界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赚钱
投稿
客服
QQ扫码/ 点击咨询
微信扫码咨询
寻求
合作
微信扫码咨询
写作
AI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