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由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安徽艺术学院承办的“皖”若春风·“科教兴皖”艺术思政课在安徽艺术学院小剧场开讲。兄弟院校,学院领导及部分师生代表近200人共同观课。
该堂艺术思政课,是安徽艺术学院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在省委宣传部指导下打造的“艺术思政”品牌课程。课程坚持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突出思政教育守正创新,以艺术化演绎、科技化呈现为主要手段,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教育引导广大青年与党同心、跟党奋斗,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大家好,我是安徽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数字媒体专业2023级新同学安小艺。‘皖’若春风‘科教兴皖’艺术思政课即将开始,上课期间请大家保持安静……”演出还未开始,舞台上的数字机器人“安小艺”,瞬间就让现场观众感受到这场艺术思政课满满的科技感和时尚感。
70分钟的艺术思政课以科教兴皖为主题,由舞蹈《遥望星空》导入,聚焦穰穰满家国、纸绢藏乾坤、潮涌日日新三个版块,从多个侧面讲述了从传统农业大省到新兴产业聚集地,安徽以科技创新为翅膀,通过科教兴皖战略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激发动力。
开场舞《遥望星空》,运用声光电效果和舞台的成像、演员的表演、场景的布置,让观众沉浸在现实与梦幻之间,产生无限遐想与思考,导入课程。
作为粮食大省,安徽合肥培育出的种子能够种出多少粮食?答案是:至少能够养活2亿人。这一数字,是否远超你的想象?一粒小种子,事关粮食安全这一“重大战略性问题”,也是安徽建设“高质高效的农业强省”的优势和底气。音乐剧《田野的希望》以一名新闻记者的视角,通过两次到农村实地采访的方式,小切口、正能量、大情怀凸显了江淮大地广大农民科技种田越种越“甜”,科技创新助力安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成就。短视频《守望》采访了安徽农业大学教授、科技种田能手等一系列农业科技工作者,讲述了他们用科技的力量提效增收、变废为宝,用毕生心血助力乡村振兴的感人故事。
宣纸是中国独特的“国宝级”手工艺品,自古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美誉。但“纸寿千年”的秘诀是什么?在长达1000多年的造纸进程中宣纸工匠们不断引入新元素、新科技。舞蹈《追雪》,舞蹈学院的学生们用灵动的舞姿和慑人心魄的节奏,讲述着千年宣纸的传承。每一张晕墨的宣纸,既绵延着华夏文脉,也是一段文化创新史。
嫦娥五号登月国旗是月球上唯一一面织物版国旗,可以在正负150摄氏度的极端温度环境下正常使用,安徽华茂集团参与研制。“最是那一抹炙热的鲜红,流淌在中国人的心中;最是那五颗金灿灿的星星,照耀在中国的大地上;她飘扬在天安门广场,她飘扬革命博物馆里,飘扬在距离我们38万千米的月球上……”由传媒学院师生原创的朗诵作品《绣红旗》,铿锵的节奏,动情的表达,每个人的表情中都充满了对祖国科技发展、国力日益强大的骄傲。
歌舞表演《创新之城》节奏欢快愉悦,以合肥“芯屏器合”“集终生智”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创作背景,学生们将青春活力、创新精神和科技魅力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让“大湖名城 创新高地”的城市名片熠熠生辉。
情景剧《逐日》讲述合肥科学岛四代科研工作者历经12万多次实验、10余次创造世界纪录,追逐“人造太阳”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的新时代“夸父逐日”的感人故事。
“皖”若春风·“科教兴皖”艺术思政课在四重唱《领航》的嘹亮歌声中收尾。《领航》以深情细腻的女声和高亢激昂的男声交替演唱,表达了亿万中华儿女爱党爱国的赤子情怀和共同心声,抒发了高校师生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的豪情壮志。
安徽艺术学院依托全校各学院学科专业全面选拔,安排业务能力突出的指导教师、编排教师和优秀学生,“教”“演”结合、教学相长,建立起自编、自导、自育的“课堂+舞台”模式,综合运用音乐剧、朗诵、情景剧、歌舞等形式,充分展示了安徽大力实施科教兴皖战略,实现“科教大省”向“科技创新策源地”的跨越发展,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所取得的骄人成绩。让艺术之美赋能思政课堂,带来一场别样的沉浸式学习体验。
课堂开讲的同时,课堂外的大厅里同步展出26幅“科教兴皖”主题作品,作为课程学习的延伸。
艺术思政课作为安徽艺术学院的品牌活动,已连续举办三年。围绕这一堂艺术思政课,安徽艺术学院深化“崇德尚艺”艺术实践,把舞台变成讲台,把剧本变成课本,把主持变成主讲,做到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形成包含课前培训与调研、课中参演与观摩、课后座谈与总结的完整体系,推动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育人合力。(朱新水 康宁 殷俊 特约通讯员:张雷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