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公共文化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洛阳论坛
1月21日,河南省公共文化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洛阳论坛在洛阳师范学院举办。本次活动由河南省文化厅、洛阳师范学院主办。
国家公共文化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李国新,河南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康洁,洛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魏险峰,郑州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汪振军教授,河南省公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洛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时明德,洛阳师范学院校长梁留科,洛阳师范学院副校长潘留占、宋文献莅临现场。出席本次活动的还有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图书馆、河南省文化馆、河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河南文化馆、《中国文化报》河南记者站、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郑州文广新局,洛阳市社科联、洛阳市及各县区文广新局、文物局、体育局、科协、工会、文联、图书馆、体育中心、工人俱乐部、工人文化宫、科技馆、美术馆、图书馆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
梁留科在致辞中对河南省公共文化研究中心落户洛阳师范学院及洛阳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参加会议的省市有关领导、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梁留科指出,近年来,洛阳师范学院高度重视公共文化研究,依托河南省、洛阳市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学校学科门类齐全、学科交叉性强的优势,成立了公共文化研究中心。中心针对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展开研究,承担省部级项目30余项,在CSSCI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多次为省市政府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城市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提出决策指导。省公共文化研究中心在洛阳师范学院设立,对于全面提升学校公共文化研究水平,提升学校服务地方公共文化建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将全面打造好河南省公共文化研究这个省级科研平台,为地方政府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提供高水平的决策咨询服务,助推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公共文化事业发展。
魏险峰在讲话谈到,洛阳市正在积极努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而此次河南省公共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既是示范区的一个重要组成,对于整个示范区创建与建设来说,也是一场及时雨,必将促进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迎来一个新的春天。
河南省文化厅公共文化处处长崔玉山宣读了成立河南省公共文化研究中心文件。康洁、时明德共同为河南省公共文化研究中心揭牌。
时明德在讲话谈到,河南省公共文化研究中心在洛阳师范学院揭牌,是对学校实力的充分肯定,是给学校百年校庆送的一份厚礼。学校必将尽全力建设好这个平台,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公共文化研究团队;扎实开展理论研究,产出一批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推动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台阶;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第三方评价体系,用科学、客观、公正的考核方式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健康发展;分类制定培训方案,分批、分期开展政策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定期编制、发布我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运行报告及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蓝皮书,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决策参考,将中心打造成政府部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型智库。
康洁为国家公共文化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教授李国新颁发河南省公共文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聘书。时明德为河南省文化厅公共文化处处长崔玉山、郑州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汪振军教授、河南省图书馆副馆长牛松立、河南省文化馆副馆长薛磊、河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副馆长王海辉、河南文化网艺术总监李燕、中国文化报河南记者站站长陈关超、郑州市文广新局局长李德专、洛阳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林春芳等中心兼职研究员颁发聘书。
康洁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我省公共文化投入稳步增长,覆盖城乡的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健全,服务效能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改善。本次挂靠洛阳师范学院成立“河南省公共文化研究中心”,立足洛阳,面向全省,力争将中心打造成河南省公共文化研究的学术高地、政府决策咨询的高端智库、面向社会承担公共文化建设的服务平台,使河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迅速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和高度。
开幕式结束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李国新教授,郑州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汪振军教授,洛阳市社科联刘红旗主席以及洛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时明德等专家学者共同为新常态下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把脉问诊、献计献策。
时明德在总结讲话中说,我们要把中心切实打造成公共文化理论研究的高地、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培养的基地、政府决策咨询机构、评价评估中心。他对大家提出希望和要求:首先要高度重视,中心工作是责任是担当是义务,任务艰巨光荣,必须认真对待;二是研究要侧重于实证研究、行动研究,先从调研做起,做数据的综合分析,讨论制定评价标准。各部门各院系要积极支持,给课题组老师多提供便利,为中心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宋文献作总结讲话,他表示,一要研究政策,先把握、了解政策,明确发展方向,然后制定政策;二要研究标准,研究评估体系,做公共文化建设的行家里手;三要研究社会,做田野调查,智慧经验在基层,要对其进行推广,形成模式;四要研究理论,必须要有理论思维、理论观点、理论思考,用专家语言提出建议和对策;五要研究人才培养人才培训。要瞄准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梳理问题导向,找对策,对症下药,通过实务研究研究发展模式、研究存在问题、研究解决方案,显示实力。大家要抓紧时间,全力做好中心工作,使公共文化中心成立切实、真正成为学校发展史上的历史事件,转型发展的重大事件。
(洛阳师范学院 焦丽君 罗子超 王子姣 供稿)
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