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师云首页 / 资讯中心 / 正文

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法学类专业

  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在于“立德”树人,课程思政建设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建设与探索,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切实发挥课堂主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而针对法学类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本文从政策、教师、课程、教材、课堂、实践6个方面,给大家一些探索与实践的途径和方法。

一、政策引领精准发力

                                                                                                                                           

  01. 制定实施方案的时候,要完善各类课程评估指标(学生评教、同行评教、管理人员听课评价等),形成全方位的评价机制;专家定期调研,并形成相关制度,跟踪了解课程思政的教育质量;在设计教师职务职称晋升晋级和各类评优评先表彰中,要明确课程思政要求,纳入教师个人的绩效考核中。

  02. 重视优质课程的建设,“先优”带“后优”。通识专业课程,以实践类课程【内容准确、思想深刻、形式活泼、适用推广】为突破点,形成一批课程思政师范课程,并反思总结,形成推广经验,带动其他课程的思政建设。

  03. 最终要实现法学专业课程思政的全覆盖,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专业教育课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将思政教育融入没门课程。

二、造就专业化教师队伍

  学校层面:对于法学专业的老师加强政治引领,提升业务水平和政治素养;对于在岗老师举办思政主题培训活动,提升道德水平和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对于新招老师,加强岗前培训和政治审查力度。

  教师层面:首先要加强法学教育者的思政教育,“老中青,传带帮”继续发展壮大教师队伍。可以通过大家集体备课、研讨、阅卷等形式,在教学各个环节统一把关,让课程思政“活”起来。

  组织层面:讲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加强党支部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关键载体。

三、价值引领课程思政

  围绕课程建设重点工作做好“价值引领”,要准确把握法学性质的课程特点,在知识传授中注重价值引领,在价值传播中注重知识含量。例如:

  1/有条件的可以引入名师授课,高水平、知名度高的法学家或实务界专家。

  2/时刻关注专业行业动态,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教学团队不断优化内容和教学方案,让学生切实领悟习近平法治思政的精神内核;让学生深刻认识我国法治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领悟,形成法治思维,坚定法治信仰。

 3/建立法律职业伦理教研室和开设相关课程,夯实法治人才培养的德性基础。

四、加强教材建设和选择

  教材起着连接教师与学生的纽带戎桥梁作用,因此要高度重视教材的选用,建立完善的教材选用制度,强化统筹指导,重重把关。在境外教材的选择上要谨慎。

  无论是自编还是他编的教材,都要充分展现和总结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成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发展成果。要建立教材评优制度,教材评优是提高教材编写、选用和使用质量的关键性工作。建立教材检查评估制度,将教材纳入教学评估、专业评估和学科评估的范畴。

五、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在主流价值观的引领下,教学方法的运用也是至关重要。在课程思政教学的过程过,必然会带来一些新挑战,需要更加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但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还处于逐渐完善的阶段。老师可以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入手,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多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活跃教学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以优质的内容吸引人、以鲜活的形式打动人。引导学生参与问题讨论。有表达、有辩论,就能更激发他们深入思考理论问题的兴趣和潜能。

六、切实加强实践性教学

  法学类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让学生在体验中厚置国家情怀。培养既掌握法学专业知识,又具备一定法学服务技能的实用型人才。

  增加实训项目,比如跟不同的律所合作,让同学们在不同的环境和工作要求中激活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启发创新意识,不仅能使同学们增加相应的技能,还可以提高应变能力。

  比如司法实务全程模拟教学,模拟公安局、模拟人民检察院、模拟人民法院、模拟互联网法院和模拟律师事务所。

  总之,培养专业人才要紧跟社会步伐,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教学方法,突出法学专业性和应用性,注重实践教学效果,实践与理论紧密融合,为全面依法治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赚钱
投稿
客服
QQ扫码/ 点击咨询
微信扫码咨询
寻求
合作
微信扫码咨询
写作
AI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