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是高职院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抓手,所以要以课程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将其嵌入高职课程体系的大系统中,在要素层、结构层与功能层上与内部诸要素实现融合,才能更好的实现课程思政建设。
要识别获取高职课程思政建设的资源。首先,精准识别高职课程思政建设中“有用”且“可用”的课程资源,识别不同专业课程中兼具专业性与思政性的资源要素;其次,及时获取上述课程资源。获取资源主要有两条径路:
最后,要有效应用课程资源。要将上述资源与信息技术进行结合,也要在校园文化中内嵌思政课程资源。
要构建高职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体系。高职推进课程思政要根据不同课程类型,明确各类课程的建设重点,并按照学科专业特点制定专业课程的具体目标、内容、形式等。可以从宏观结构、中观结构、微观结构来构建该体系。其中,在宏观结构上,以学校为单位,将高职院校的课程类型大致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践实训课等,重点贯彻立德树人的精神,统一思政育人、课程育人的思想。在中观结构上,以学院为单位,统筹规划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的课程安排。在微观结构上,以学科为单位,明确学科的类属,找准学科思政育人的着力点,以学科大概念统整课程思政,彰显不同学科课程思政育人的专业性。
要打造高职课程思政的共生“超系统”。在以课程为出发点与落脚点的基础上超越课程的外在形式,打造“三课统整—三教改革—三力协同”的共生“超系统”,将课程内置于其中,以推进学校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第一,推进课题、课堂、课程的“三课统整”;第二,助力教学、教研、教管的“三教改革”;第三,形成高职、企业的“双边联动”。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你有些许的帮助。
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