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达州市达川区始终坚持将特殊教育事业发展作为促进教育公平、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全力补短板、夯基础、强保障,推动特殊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其中,区特教学校先后被国务院和全国妇联授予“残疾人之家”“2021年度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等荣誉称号。
一、高位统筹强保障。一是强化高位部署。坚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的精神办好特殊教育”等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主持召开区委常委会7次传达学习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相关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全区特殊教育相关工作,确保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在达川落地见效、开花结果。二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区委书记为组长、区长及其他区级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协调解决全区教育事业,特别是特殊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有效开展。三是强化政策扶持。出台《达川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教育事业大发展二十二条措施》及配套文件32个,优先安排特教发展、优先保障特教投入、优先满足特教资源需求,全力以赴推动全区特殊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真金白银夯基础。一是优化校区布局。在区本级财政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投资5700万元,在城区新建特殊教育学校新校区,新增学位300个,有效缓解老校区办学压力,有力构建起城乡协同、均衡发展的特殊教育新格局。二是提升基础水平。聚焦老校区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较差的突出问题,累计投入200余万元,大力实施校园净化、绿化、美化“三化合一”行动,建成室外塑胶运动场1个,升级改造室内康复训练室、感统室等功能室3个,有力改善了特教学习办学条件。三是改善教学环境。持续深化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及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深入推进宽带1000M进校、100M进班活动,建成班班通教室5个,全面构建纵到底、横到边的智慧教育服务体系。
三、千方百计强队伍。一是优化队伍结构。严格落实《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要求,依托达州英才计划、“智汇达川”等引才平台,通过人才引进、公开招考等方式签约公费师范生5名,为特教队伍注入新鲜血液。目前,全区从事特殊教育的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占达到76.9%。二是强化能力培训。组织区特教学校参与省、市知名特教学校“牵手工程”,并依托“国培计划”,用好用活省教育专业发展平台和区级教师教育中心,对特殊教育教师实行5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不断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2017年以来,累计培训教师300余人次。三是深化交流合作。积极引导特教学校实行新老教师“结对”,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水平。截至目前,全区多名特教教师荣获国家和省、市级表彰,其中李炳青被评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模范教师”,黄先淑被评为省级“助残先进个人”。
四、想方设法育人才。一是抓好特教康复教育。树牢教育与康复相结合、教学与实际相联系的理念,坚持因人制宜、分类教学、潜能开发、缺陷补偿,全方位提升残疾学生“学做人、学做事、学生存”能力,已有102名学生在学校帮助下融入社会并成功就业。二是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特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度,整合利用学校心理咨询师、康复训练室、感觉综合训练室等资源,加强学生心理疏导。同时积极组织踏青郊游、亲子活动等特色活动,引导学生敞开心扉、加强交流,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三是抓好特色艺体教育。坚持“生存生活指导、身体心理康复、文化技能教育”并重原则,引导特教学校将艺体培养、康复训练和能力培养作为特色,创新教学模式,开发形体训练等课程,帮助特教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近年来,全区特教学生在全国残奥会、省(市)残运会上荣获各类奖牌15枚。
五、党建引领聚合力。一是强化党建引领。始终将党的建设贯穿特教学校教书育人、办学治校全过程,大力实施“双培计划”,努力把优秀教师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学校干部,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截至目前,区特教学校有党员特教老师7名,其中,中层及以上干部党员占比达到66.67%。二是强化作风保障。以培养有爱心、信心、耐心、专心、细心和恒心“六心”教师为目标,建立健全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参与的师德师风四级监督体系和教师自评互评、学生参评、学校考评的三级评价体系,定期对特教教师专业理念、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怀等进行综合评价,引导其树立良好师德师风。三是强化支持保障。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助学为辅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对重度适龄残疾儿童每年组织开展送教上门3000余人次,全区残疾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100%。加强资金政策保障,免除所有特教学生生活费,并按照普通义务教育学生公用经费补助的10倍标准发放补助(6000元/生·年)。同时,每月向特教老师发放个人工资总额15%的特教津贴和580元农村生活补贴,并在评先选优、职称评定等方面予以倾斜,让特教老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