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共同体理论是什么?实践共同体是指有着共同追求,能够共享某一领域的信息与话题并通过互动深化该领域知识和专业技术的团体。实践共同体理论着重讨论学习者的参与过程,能够为高职院校实现教学过程的高质量发展起到指导作用,与教学模式改革存在高度适切性。
实践共同体理论主张在情境中参与实践,将学习者作为主体看待,强调不同主体在情境中进行社会性、实践性的互动,通过学生与情境的互动完成从知识架构到知识反馈的过程,并在该过程中强调学与用的结合,将理论与实践的教学过程作深度融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现“做中学”,同步学生知识与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不仅如此,实践共同体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形式能够改善高职院校教学现状,有助于输出更高水平的人才,实现“双高计划”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目标。因此将实践共同体理论与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相结合是一个符合新时代人才需求的创新改革模式。
那么,改革模式具体是怎么样的呢?其教学目标和教学形式与之前有什么不同呢?
一、教学目标:同步知识与能力,统一职业与个人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存在很多知识与能力不相融的情况,因此高校在教学中必须明确学生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的目标,在教学任务安排与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满足学生个人与职业的双向需求,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发展,将知识与能力在教学中体现在理论授课和实践训练上,实现理论与实践融合。在新的政策背景下,高职院校以学生为中心,以关注知识与能力、职业与个人的方向改进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科学的学习习惯,使其具备灵活运用自身所有知识并加以创新的能力,并推动院校发挥其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功能。
二、教学载体:典型工作任务
目前高职院校通过典型工作任务的教学模式不够成熟,任务的设计主要依靠校外实践专家,教学却多数依赖校内教师,教学工作依然有较多违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教学行为发生,背离了实践共同体理论的初衷。为了保证任务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校企合作由不同的教师共同参与探讨确定合适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培养与职业密切相关的“双师”型教师或引入企业高级技工参与任务教学,可以使任务教学囊括实践与教学两个层面的需求,与企业岗位的能力要求相连接。另外,参与典型工作任务的教学过程的教师需参与设计过程,了解工作任务的具体情况及教学重点才能在后续学生的参与中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由此构建从任务设计到最终反馈的一条完整的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典型工作任务教学链,形成稳固的校企互促关系。根据实践共同体理论,学习者作为共同体的一部分,学习的过程一定是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在典型工作任务的确定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任务的内容的延展性,还需考虑任务顺序安排的合理性,以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了解学科专业内容并获得职业相关知识与能力,在此基础上激发其创新思想的迸发,达到高水平高职院校对标国际水平的高层次目的。
三、教学形式:相互介入式学习
实践共同体理论认为共同体中存在相互的介入关系,在有共同追求目标、共享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相互介入的实践活动才得以形成实践共同体。通过实践共同体营造师生间相互介入式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以自身能力为基础,完成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发展。“双高计划”对教学的指导意见中,现代学徒制、任务式培养模式等形式均居于师生的相互介入式学习中。意图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服务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这为项目制教学提供了合适的契机。需要注意实践共同体理论强调学习者进行参与过程的完整性,在项目中,即使作为生手仅能参与做一些简单的工作,也必须是基于对项目全局有所了解的基础而非模块化处理参与目标。
四、教学场所:模拟情境与实际情境交互运用
实践共同体在具体情境下得以进行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培养,并在情境中充分调动学生能动性,当前针对教学工作建设一些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高职院校较多,说明职业教育界已经充分认识到构建情境的重要性,高水平高职院校则更需要关注到不同情境类型的合理有效应用。鉴于职业型人才的部分社会价值体现在其对个人能力的应用上,实际情境的存在有其必要性,可通过校企合作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岗位,对其所有知识进行巩固与检验。情境教学模式本质上就符合职业能力的发展规律,综合模拟情境与实际情境可以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与教学改革目标相契合。
五、教学评价:典型工作任务及X证书成果反馈
1+X证书制度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制度,也是反映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标准,教学评价可将学生参与到该制度中的成果作为参考标准。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课程评价、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和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对于高水平人才的培养,教材内容期末测试、机械操作手法测验等形式均割裂了理论与实践,缺乏深层次意义,高职院校需要寻得可以评价学生综合能力的方法。前文提到的典型工作任务,不仅可以是教学的载体,其成果也可以作为教学评价的对象。设定典型工作任务并在进行一系列操作训练、获得教师指导后,学生需针对该任务内容提交其任务报告或成果,以具体成果质量进行考核评分,并将结果纳入教学评价系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