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改革不仅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政策性改革,更是一场由内向外的融合性改革。新时代职业教育肩负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因而,“三教”改革要放大格局、扩大视野、拉长焦距,构造更具结构性的新时代教师、教材、教法。
一、产教深度融合为“三教”改革夯实基础
职业教育之所以要与产业行业的发展同频共振,是因为职业教育具有教育性、经济性、社会性,其与经济社会存在紧密联系。“三教”改革具备以上特征,目的在于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的实用性、职业性、专业性,释放职业教育人才的强大活力。无论是从国家层面或是社会阶层来看,产教深度融合是构筑“三教”根基的核心、修缮“三教”设计的依据、激励“三教”创新的动力。
第一,产教融合为教师改革提供力量。通过“双向流动”的方式打通人才市场、丰富教师资源、提升教师能力。第二,产教融合为教材改革提供基础依据。教材通过“教什么”决定了学生“学什么”,直接影响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养成,产教的深度融合能够为教材完成的全过程加持。第三,产教融合为教法改革提供资源支持。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重构课堂生态,大力开展任务式、项目式、模块式、情景式教学,推动“岗课赛证”相融通,推广现代学徒制、1+X证书。
二、教改项目融合为“三教”改革打通闭环
教学虽然将“教师、教材、教法”连成环,但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封闭改革的窘境,往往在各自的区域内独自变革。若教师、教材、教法衔接不当,则会出现教师排斥教材、教法不适教材、教师难用教法等问题,因此,“三教”改革需要推进横向连通,实施路径是搭建具有三者间共同关系的桥梁,即通过项目培养融合三者,重新构造新的组织关系,打通闭环,实现“三教”改革真实有效的实施。
通过项目培育融合“三教”,主要以培育各项目综合提升教师能力,使教师针对教材、教法开展相关项目,提升教材、教法的质量,继而利用教材、教法项目的实施反哺教师成长。
一、信息技术融合为“三教”改革赋能增效
在我国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发展道路上,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信息型人才是新时代发展中强而有力的中坚力量。这些新动能推动传统“三教”变革,催生出“智能教师”“智能教材”“智能教法”。“新三教”的出现,使教学理念从封闭走向了开放;教学模式从单一走向了多元;教学载体从平面走向了立体,是以信息技术为“三教”改革融合提质、赋能增效。
“智能教法”活化教法改革。伴随智能教师、智能教材的发展,“智能教法”因势聚强、应运而生,更多地呈现交互式、自主式、混合式的教学模式。此外,强调教法改革主动与信息技术融合,借助VR/AR等新兴技术,推进虚拟仿真、智慧课堂、混合实训、远程协作、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等教法改革,使非正式学习成为“教育4.0时代”的新型教学路径。
加强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和学校内涵建设,是推进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成为当前职业院校提升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实施“三教”改革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而贯穿这项改革的主线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理实结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职业性、实用性,提升人才培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