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师云首页 / 资讯中心 / 正文

碳排放权交易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从“湖北样板”走向世界舞台

全国第一个省属高校入选中国智库索引、全国第一本环境经济学学术期刊、全国第一个低碳经济学院……这些“第一”,与设立在湖北经济学院的碳排放权交易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简称“协同创新中心”)密不可分。成果不止于此,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承接国际重大合作课题,十年来,协同创新中心如何一步步从“湖北样板”走向世界舞台,不断贡献湖北高校的智慧和担当,记者对此进行了探秘。

开展智库建设,打造碳市场的“湖北样板”

打造全国碳市场的“湖北样板”,离不开高校智库的理论研究。早在2012年,湖北经济学院便牵头,联合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和湖北碳排放交易权中心、北京中创碳投等单位组建了碳排放权交易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作为湖北省内专门从事碳排放权交易的省级研究机构,协同创新中心一直致力于全方位、立体式支撑湖北省碳市场建设,形成全国两会提案1项,湖北省两会提案2项,武汉市两会提案2项,决策咨询报告6项,技术采用23项。

其中,《关于支持湖北武汉建设全国碳市场中心的提案》的全国两会提案直接推动了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简称“中碳登”)落户湖北。“中碳登”承担着碳排放权的确权登记、交易结算、分配履约等重要业务和管理职能,是全国碳市场体系建设的核心和基础。

成果输出,加强中国在世界气候领域的话语权

协同创新中心服务社会重大需求的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始终以学科发展为基础,同时又极大地推动了学科的发展。“我们着力构建学术共同体,打造学科共享的学术平台、对话平台、发展平台。”湖北经济学院低碳经济学院教授、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孙永平说。

在湖北经济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第一本环境经济学学术期刊《环境经济研究》问世。该刊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在最新发布的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中排名第12位。

除了专业的学术期刊,近年来,协同创新中心在重大项目申报和理论创新等方面也取得了突破。齐绍洲教授的著作《低碳经济转型下的中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获得教育部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并被译成英文推广。与此同时,协同创新中心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评估与完善研究”“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总量设定与配额分配方法评价与完善”,直接服务于全国碳市场体系建设。

随着研究的深入,协同创新中心逐渐走向世界舞台:每年主办“市场导向的绿色低碳发展国际研讨会”,赴南美洲参加联合国全球变化大会,多篇论文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 Communication)、《自然-气候变化》(Nature ∙ Climate Change)等国际期刊上,承接英国全球繁荣战略基金项目“中英应对气候风险评估”国际重大合作课题……湖北经济学院副教授王珂英介绍说:“我们希望用知识产出,加强中国在全球气候变化领域的话语权。”

面向未来,培养“大有可为”的低碳人才

研究碳经济,探索碳市场,培养低碳人才,湖北经济学院一直走在前面。记者了解到,2015年,学院开设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本科专业,填补了湖北省在该领域的空白。2016年,学校组建经济与环境资源学院。2018年,中国第一个低碳经济学院成立,“中心+学院”的办学模式正式运行。

“我们要培养具有扎实的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低碳经济与管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资源环境与低碳领域的专业技能,熟悉资源环境与碳市场相关政策,具备进行资源环境与低碳经济系统分析、评价和管理能力的低碳专门人才。”王珂英介绍。

现在,低碳经济学院人才培养效果初显,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和“全国大学生能源经济学术创意大赛”等国家级奖项13项、省部级奖项13项;为协同单位输送毕业生10余名,40多人赴华中科技大学、南开大学、英国利兹大学、美国波士顿大学等高水平学校深造。

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向全世界展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雄心和大国担当。“道阻且长,面对全球重大课题,我们要做出自己的贡献。”孙永平郑重地说道。(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程墨 通讯员 曹小飞 晁悦)

作者:程墨 曹小飞 晁悦

本文经 「原本」原创认证,作者 中国教育新闻网,访问 yuanben.io查询【 XNCYFL1D】获取授权信息。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甄选模板
赚钱
投稿
客服
QQ扫码/ 点击咨询
微信扫码咨询
寻求
合作
微信扫码咨询
写作
AI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