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师云首页 / 资讯中心 / 正文

[诊断改进] 产教融合校企协同 加强技能人才培养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优势的高职院校,建校60多年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以水为魂”的办学理念,为水利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迄今已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输送了10万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近年来,山东水利职业学院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2017年,山东水利职业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申报山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2018年,学院水利工程专业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又成功申报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项目获批以来,学院从政策、资金、人力等各方面保障项目的积极推进,走出了一条现代学徒制育人新路径。

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保障和规范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学院先后制定了《山东水利职业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管理办法》《山东水利职业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一体化招生招工制度》等系列管理办法,涵盖招生、教学管理、质量监控、师资培养、学生管理和考核评价,为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制度的引领下,学院以教务科研处为统筹及管理部门,对两个试点专业现代学徒制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过程管理与考核。通过整体规划、指导和布置,根据建设目标及验收指标定期了解建设进展;动态跟踪两个试点专业学徒学习的状态和校内外导师的指导情况,不定期组织召开建设推进会,了解并解决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严格管理资金使用,确保试点经费专款专用,同时以各种自筹方式加大投入,保证项目建设经费充足。

依托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山东现代水利职教集团,两个试点专业成立了由职业教育专家、企业行业专家、校内专任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和教学质量监控委员会,指导现代学徒制建设工作。

学院积极对接产业需求开展供需调研,根据调研结果的分析,两个试点专业分别与合作企业优化完善“对接岗位、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构建了对接岗位工作的4阶段递进、“学校课程+企业课程”双线交叉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螺旋式培养机制,让学生在毕业后具备更好的职业岗位胜任力。

学院制定了《山东水利职业学院现代学徒制“双导师”管理与考核办法(试行)》等“双导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制度,与合作企业签订“双导师合作培养协议”,共同组建了“名师+工匠”引领、专兼结合的现代学徒制“双导师”教师团队。校内导师中,有山东省教学名师赵黎;企业导师中,有“火车头奖章”和“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等荣誉称号的获得者李红英,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名师引领、技艺精湛、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型”现代学徒制创新团队,成为学生的学习楷模和职业成长的领路人。

充分发挥专业优势

携手大型国企开展试点

水利工程专业、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按照“合作共赢、职责共担”原则,分别与中国电建市政集团和中铁十四局集团签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双导师”合作培养协议、校企生三方协议,共同设计学徒招生、课程体系、教学管理、岗位培养、师资培养等具体实施方式,构建了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体制机制。

水利工程专业与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制定专业建设方案,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构建了“双主体、五对接、五融合”的育人平台。校企双方对报名学生进行面试招聘(招工),试点专业完成招生计划,签订企业、学校、学生(家长)现代学徒制培养三方协议,明确各方权益及学徒(学生)在岗培养的具体岗位、教学内容、权益保障等,确保达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要求。

校企双方深化合作签订《校企联合培养框架协议》,通过深入宣传让新生及家长及时了解现代学徒制招生招工实施方案,校企双方对报名学生进行面试招聘(招工),录取后的学生单独组成现代学徒制“大禹工匠”班,签订《现代学徒制三方协议书》。在实践中,校企合作建立了“学校课程+企业课程”双线交叉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了现代学徒制信息化教学平台,共同开发了基于岗位工作内容、融入国家职业标准的专业教学资源库。

校内实训中心的建设以“互补”为基础,通过企业现场锻炼与校内实训室培养,实现“工学交替”。“双师型”团队先后承担“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中小型水库自动监控技术研究”“水利污物处理机的研发”等水利科研与技术推广项目2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专利20余项。团队广泛开展技术合作、质量检测等社会化服务300余项,技术服务收入2500余万元。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与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连续4年开设 “现代学徒制班”,形成了“公路为主体,辐射高铁与城轨,主要岗位全覆盖,服务全国大交通”的专业特色,构建了“大国企+大交通”“双主体+双导师+双身份+双投入”的“2大”“4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为山东省乃至全国交通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专业联合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打造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遵循工匠成长规律,校企协同构建了具有齐鲁文化及交通行业特色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对接岗位工作的4阶段递进、“学校课程+企业课程”双线交叉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云班课、智慧职教、腾讯课堂和虚拟仿真系统等信息技术手段,解决了工学交替导致教学地点相对分散的问题。

学院在校内挑选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有丰富企业实践经历的“双师型”教师作为学校导师,其中包括山东省优秀教师赵红革、山东省青年技能名师李玉芝等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在企业文化教育中,隧道“爆破王”彭祥华、高铁测量高级技师白芝勇等交通运输行业技能人才的加入,让学徒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劳模精神及工匠精神。

专业还与合作企业携手建设了轨道实训场、隧道实训场、公路BIM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基地,打造学徒培养的校内外教学环境。在现代学徒制办学成本分担方面,形成了基于专业层面的共同投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嵌入式”体制机制。

试点建设成效显著

育人实践硕果累累

经过近年来的实践,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在现代学徒制育人方面不断探索,为其他职业学院提供了可借鉴的创新经验。

第一,基于培育行业工匠(齐鲁工匠、大禹工匠)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两个试点专业分别与两大国有企业合作,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国家重大水利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以及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了“大国企+大基建”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二,根据校企双方确定的导师遴选条件,学院建立了具有特色的以“名师+工匠”为引领的“双导师”教学队伍,在校内挑选以省级名师为代表的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有丰富企业实践经历的“双师型”教师作为学校导师;合作企业挑选以“蓝领专家”“金牌职工”为代表的项目经理、项目总工、技术能手担任学徒导师,打造了以“名师+工匠”引领为特色的“双导师”教学团队。

第三,学校还探索了现代学徒制工学交替的实施方式。水利工程专业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均属基建行业,大型工程项目多、工程项目综合性强、建设周期长、受季节影响大、地域分布广且大多偏远,校企间协调难度较大。学院合理确定学生工学交替的地点、频率和时间长度,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施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与远程教学,有效减少学生在校期间的频繁往返。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建设与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学生培养方面,通过各项改革措施,教育教学效果明显,毕业生综合素质大幅提高,就业率、就业对口率、平均薪酬工资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

在队伍建设方面,“双师型”队伍建设初见成效,教师实践教学及科研能力显著提高,学院建立了专兼结合、实践能力与教学能力并重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先后承担多个大型科研项目,申请专利30余项,获得若干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和教学能力大赛、微课比赛奖项。

学院投资1500余万元统筹推进水利、现代交通综合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在校内为学徒培养提供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的工程实训环境;学院还与企业合作建设现代学徒制校外实训基地,规范学生实践活动,更好地实现校外实训基地的育人服务功能。

现代学徒制水利工程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专业自身发展,也推动了学院水利工程与管理和现代交通工程技术专业群的发展。根据试点建设成效,学院推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全院推广,建筑工程系、资源环境系等专业积极开展与企业的协同育人合作。学院建设成果也推广到各大兄弟院校,为其提供借鉴和参考。

以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为起点,近年来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在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中,水利工程专业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被列为国家骨干专业,水利工程专业还被评为全国水利职业教育优质专业;“‘大禹工匠’后备人才培养”项目被批准为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项目。学院建设了国家级别协同创新中心——水利协同创新中心和水工机械装备制造技术创新中心,以及国家级别生产性实训基地——节水灌溉生产性实训基地;主持编写了《水利行业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指导报告》,《现代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和《城市防洪》入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学院开展的“水利小屋—1+4+N”节水护水志愿服务项目荣获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学院学生在全国职业技术水环境治理与监测大赛中斩获一等奖。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正扬帆当有为。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将主动迎接经济社会和水利现代化建设发展带来的新挑战,积极应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水利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努力建成“国内知名,行业一流”的技能型特色名校。

(甄红锋 李燕飞)


赚钱
投稿
客服
QQ扫码/ 点击咨询
微信扫码咨询
寻求
合作
微信扫码咨询
写作
AI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