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大的民生。3月1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六稳”工作,必须把稳就业放在首位。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加快恢复和稳定就业。如何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稳定和扩大就业?3月2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高杲、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孙梅君、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司长伍浩就支持扩大就业有关情况进行了介绍。
深化“放管服”改革
优化创业环境
开启“全天候”网上收件、“及时推送”并联审批、“零等待”网上出件等办理模式,开通应急审批绿色通道……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运行和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有关部门迅速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企业复工复产达产。
复工就是稳就业,复产就是稳经济。“市场监管部门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支持复工复产和创业就业。”孙梅君介绍,市场监管总局出台了措施降本减负,帮助个体工商户应对疫情冲击,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便利市场准入,简化产品审批,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推进“互联网+”监管,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着力监管执法,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发起“保价格、保质量、保供应”行动,在保供稳价、满足群众生活需要的同时,稳住了企业、稳住了岗位、稳住了就业。
“我们将不断完善和调整政策,结合‘放管服’改革推动各项助企惠民政策落地见效。简化办事手续,特别是梳理复工复产所需的各种手续、程序、审批事项,对于法无据、不合理、不合时宜的加快清理。加快推动‘一网通办’,梳理与企业复工复产、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项,率先实现全程网办。积极推动政务数据共享,进一步减免手续、简化流程。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清理不合时宜的临时管制措施和不合理的证明、收费等规定,严禁向企业收取复工复产保证金。靠前服务,帮助企业做好用工、原材料、物流、资金等要素保障,促进企业尽快恢复正常经营,恢复和稳定就业。”高杲指出。
推动“互联网+”行动
拓宽就业渠道
疫情发生后,线上问诊、云办公、在线授课等新模式快速发展,保障了居民生活,也帮助中小微企业脱困、稳定就业。高杲介绍,前两个月实物商品的网上零售额实现增长,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信息服务业的生产指数增长3.8%。
疫情之“危”中数字化之“机”显现,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巨大效益。“我们将持续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加快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加强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集成创新和融合运用,加快培育一批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数字经济产业,培育更多经济和就业新增长点。”高杲说。
伍浩表示,国家发改委研究制定了“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发展等政策,主要从三方面发力:一是搭平台降门槛,解决“不会转”的难题,强化区域型、行业型、企业型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等公共服务能力建设,降低转型门槛。二是优服务强支持,解决“不能转”的难题,实施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三是聚合力建生态,解决“不敢转”的问题,探索打造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产业园”和“虚拟产业集群”,支持建设数字供应链,带动上下游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
加力促进“双创”
挖掘就业潜力
疫情初期,很多中小微企业和创业者受到较严重的影响,随着一系列惠企政策的实施,目前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形势日趋向好。如何更好地促进创业创新?
伍浩指出,要抓好政策落地,同时发挥好市场的牵引作用。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高质量的供给,适应、引领、创造新的需求,为广大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共享创新的资源,共建产业链、供应链。
创新创业要有技术创新,也要有新的模式和业态。“我们重点要推进‘互联网平台+创业单元’等新模式,发挥大企业的带动作用,为大学生就业、返乡创业带来更多机会。”伍浩透露,目前正组织筹划2020年全国“双创”活动周,进一步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此外,还要进一步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通过打造创新创业专业化服务平台,强化对中小企业持续创业创新、精益创业创新的支撑。
“国家发改委正研究启动社会服务领域的‘双创’带动就业示范项目计划,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优势,在养老、托育、家政、乡村旅游、家电回收等社会服务领域,探索推广‘互联网平台+创业单元’模式,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对接供给和需求,推动传统服务领域的转型升级,挖掘其中巨大的‘双创’带动就业的潜力。”高杲指出。
(本报记者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