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高校陆续开展线上教学。在此背景下,锡林郭勒职业学院草原生态与畜牧兽医系畜牧兽医专业及其专业课程教师围绕网络教学特点,凝聚力量,突破难点,立足课程特性,集思广益,创新方法,以教师的“教”为主导,以学生的“学”为主体,以农牧民的“用”为主业,发挥双语教学优势,打造优质线上课程,力争出成绩、见成效,为促学抗疫贡献力量。
众人划桨开大船——倚靠“聚”的教学资源
线上教学,教学资源匮乏是“开课难”的症结所在。畜牧兽医专业蒙古语课程没有没有现成的教学视频、题库、技能操作等各类网上共享资源,成为开展线上教学的最大阻力。草原生态与畜牧兽医系针对此问题立即成立在线教学工作小组,安排课程资源更新和教学培训组织工作,蒙语授课课教师群策群力,勇于担当,加班加点录制视频,进一步丰富资源库内容。经过不懈努力,实现教学资源从少到多、从量到质的可喜转化。截止今年5月,搭建蒙语网课班级12个,上线畜牧兽医专业蒙古语课程12门、已建素材2346条、微课63个,较好地满足了畜牧兽医专业学习者的需要,资源库的日志量平均达到28212人次。
百花齐放春满园——服务“全”的学习对象
教学平台,承载线上教学。首先,依托学院蒙古语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教学资源,按时上传学习资源,发布课程公告,布置实践作业,开展章节测试,随时查看学生学习进度,切实保障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高效性和彼此的互通性。其次,通过智慧职教云、蓝墨云班课、钉钉等教学平台直播功能,以“主播”身份用发挥平台优势,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活跃教学氛围,提升互动水平。第三,重点关注农村牧区网络较差的学生,帮助学生努力克服困难按时上课同事,教师们也专门制定“一对一”方案,重点进行指导,争取线上教学“全员共进步,一个不掉队”。在线上教学过程中,还出现了学生和牧民家长共同学习的情况,牧民家长不但能听得懂、还马上就能用在实际。
社交平台,服务生产发展。首先,受正蓝旗委宣传部、苏尼特右旗科技局等部门委托,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利用各旗县微平台的视频课,为广大牧民讲解动物疾病预防、饲养、治疗、用药方面的知识,通过视频或微信解决牧民在养殖过程出现的难题。其次,发挥动物疾病远程诊疗服务中心的线上服务功能,与养殖户“面对面”互动交流,高效进行动物疫病免费诊疗服务。因疫情管控,有些不方便出诊到现场的急症,畜牧兽医专业孟都巴雅尔、张勇、乌日娜等老师还进行了微信、电话等咨询的答疑和简单处置,成功为牧民规避了损失。目前该中心自2015年成立以来,以建成5个微信群,每个群500人的规模,服务锡盟地区,辐射全区各盟市和青海、新疆牧区以及蒙古国。
路漫漫其修远兮——“好”课程,无“止”境
线上教学开展两个月以来,来自学生、农牧民的反馈表明,线上教学成效显著——学生学习内容条理清晰,师生交流畅通无阻,学习效率有所保证;牧民需求有解决,促生产保质量成效显著。
生活在牧区的2019级木兰同学对线上学习体会最深。以往只要放假在家,都会帮父母干活的她,这个假期是忙得不亦乐乎,前一分钟还在羊圈里给羊羔喂奶,下一分钟就坐在蒙古包里认真的上起了课。
虽不能坐在教室听课,学生延续着边听课边做笔记的习惯。与之前不同的是,现在可以通过回放反复学习不理解的知识点。很多学生虽然没有老师的监督,但还是一如既往的专心致志。
疫情期间,正值锡盟地区牧民进入接春羔繁忙期,全蒙语讲授的专业知识和“一对一”的线上诊疗服务对于牧民而言可谓“及时雨”。
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教师更像一个手持彩练的舞者,通过自己的精彩表演,引领学生用心体会,不断反思,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新;服务农牧民生活生产,实现促生产、保发展、稳经济目标。同时,我们的线上教师也正在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心态,迎接新挑战,适应新变化,革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让每节课都有温度有厚度,营造更广阔的教学空间,实现课程教学的新变革、新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