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毕业生就业,是办学责任更是政治担当,“师生所望就是工作所向”。一个时期以来,学校聚焦毕业生所忧所急所盼,重点在拓展渠道、优化服务、创新创业、困难帮扶等方面精准发力,以项目带动就业工作点、线、面高效推进,最大限度降低疫情给毕业生就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强就业工作的主动性和前瞻性。
全域拓展多样供需资源对接
只有最大程度增加就业岗位供给,才能稳住就业、保住就业。学校一方面积极拓宽升学深造渠道,新增430个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另一方面开展形式多样、资源丰富的供需对接。率先推动就业系统信息化,利用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资源等帮助毕业生完成实习实践等学业任务。设立线上就业创业“微咨询”“微指导”“云教育”,开通“就业直通车”小程序,联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多渠道、分行业、分学历、分地域、分学院开展网上校园招聘活动,从“面对面”到“键对键”,给毕业生提供全面丰富的信息招聘渠道,热心搭好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向选择的“精准桥”,实现就业供需信息精准对接、精准推送、精准服务,谋好出路。发动广大教职工关心就业、支持就业、帮助就业,鼓励辅导员、专任教师、研究生导师利用自身优势,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就业帮扶,尽最大努力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主动发挥各地校友会和校友资源,举办校友企业专场招聘会、校友就业创业经验分享会等活动,发挥优秀校友示范带动作用,助力毕业生多元化就业、创新创业。
师范优势“特岗计划”引导支教
二级学院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体,是广大毕业生成长成才的温馨家园,而做好毕业生工作是二级学院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公里”路程。各学院纷纷制定工作方案,成立工作专班,着眼毕业生的求职需要,组建教师招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等面向不同就业类型的帮扶小组,有针对性开展能力提升和就业促进工作。特别是充分发挥师范类学科优势,整合内部资源,引入一线名师,全方位加强对参加教师招考毕业生的有力指导,助推毕业生实现教师梦。细化落实各类政策宣传,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参与“教师特岗计划”以及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扶贫等工作。学校目前442名毕业生报考选调生计划,进入考核82人;267名毕业生报名省级“三支一扶”计划。
定期跟进细化帮扶特殊群体
全面摸排特殊毕业生群体,建立“帮扶对象就业信息数据库”,注重加强政策引导,定期跟进就业进展。针对湖北籍毕业生,实现“一对一”服务,细化就业帮扶工作。建立就业援助机制,把做好帮扶工作作为学校教育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之一,优先将特殊毕业生群体作为学生资助、岗位推荐的重点对象,目前已向269名毕业班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发放求职流量补贴5.38万元,向156名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发放就业补助金31.2万元。在物质援助的同时,及时跟进毕业生就业心理和需求,针对“慢就业”“不就业”“排斥基层就业”等学生群体,积极帮助学生消除观望情绪,引导学生对就业单位、就业地区、薪资水平期待等形成合理预期,进一步增强就业信心,确保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目前,学校已经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教师全员参与抓”的全员参与工作格局。所有人都将带着更大的责任和深厚的感情,像关心自己家人一样,千方百计、用心用情帮助毕业生早就业、就好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