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职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形成良性循环
“投入乡村振兴成为高职服务新热点,同时支农技术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主席董刚说,“对接现代农业产业链,面向农民开展职业培训、农业技术服务、农业生产经营培训成为高职服务发展新热点。”高职教育为农村电商、休闲农业、绿色食品、生态农业等现代农业注入新要素,农业类高职院校技术研发和推广具有明显优势。
2.基于本土实践的高质量发展理念和体系正在形成
“对于这几个榜单排名,作为院校不能太在意名次和你进入与否,而是将所涉及的20多项指标所代表的教育教学标准和方向落实在院校持续发展中,自然会久久见功。”江苏农牧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何正东说。
正如何正东所说,《报告》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高职教育强化内涵建设。
2017年,高职院校留学生人数约11500人,比上年增长65.2%。同时专任教师在境外组织担任职务人数达到876人,分布在177所高校。
3.多措施提升高职院校办学质量
内蒙古乌兰察布职业学院是乌兰察布市唯一的高职院校,承担了该地多项政府转移培训,开展农业技术、建筑业继续教育、会计制度、汽车维修等多种培训。
全国类似乌兰察布职业学院的情况并不鲜见,一批高职院校作为当地唯一的高校,发挥着政府智库、技术积累中心、文化传承载体等重要功能,因其不可替代性正在成为地级市新时代发展的新地标。在财政投入较低、支持力度较弱的情况下,中西部地区高职院校依然表现出较强的服务贡献能力。
“高职院校在服务过程中提升了面向应用的科研能力。不再以师资博士数量,而以实际的应用科研技术转化来衡量,这直接提升了学校办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祝玉华说。
2017年,全国82万中西部地区院校毕业生留在当地就业,成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血液。不过,内涵式发展的细微要求,也进一步凸显了高职教育目前面临的挑战。
“高职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突出,省办院校财政投入能够有保证,而地级市属、行业企业属的院校经费投入经常难以保障。”马树超说,“财政部教育部要求各地公办高职院校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不低于12000元,事实上,38%的地市属公办高职生均财政拨款未达到这一标准,行业企业属的公办高职院校未达标比例达到67%。”
(本报北京7月15日电 本报记者 李玉兰 练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