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航运要素的深度融合,智能航运、智慧航运将成为新业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掌握智慧航运的技术技能人才势在必行。作为国内较早开设航海技术专业的院校,笔者所在的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航海技术专业群历经60余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专业建设经验,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航海技术专业群从建立航海技术专业标准、推动虚拟仿真教学和信息化教学等核心领域入手,积极探索、改革创新,引领全国航海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是主持制定国家航海技术专业标准,引领人才培养新方向。
早在2012年,学校就主持编制了高等职业学校航海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在航海技术专业全国同类院校中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2018年,学校联合全国8所航海类高职院校,再一次主持编制高等职业学校航海技术专业教学标准。新的专业教学标准以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国际标准为基准,融合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海船船员培训大纲要求,紧扣相关国际公约与国家规定,重点突出岗位适任能力培养,引领着我国新时代航海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方向。
二是建成航海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发挥共建共享新机制。
2015年,航海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获批立项。五年来,学校联合政府、行业和企业,根据现代航运业对高素质航海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促进学习者全面发展为目标,按照“颗粒化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手段+结构化课程设计”的要求,开发了39门课程和299个微课案例,上传各类资源近4万条,上线学员近5万人,实现了微课、慕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有力地支撑了国际航海人才专业教学从“传统课堂+船上实操”向时空自主、以人为本的转变。
三是构建“三级三层”课程体系,探索课堂教学新路径。
在智能航运、智慧船舶等新生事物不断涌现的背景下,学校根据STCW国际公约和国内法规对船员岗位职业知识的要求,分析“支持级—操作级—管理级”三级岗位对国际化航海技术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将智能航运、智能船舶等知识融入课程体系,解构和重构航海技术人才基础层知识课程、提升层知识课程和高阶层知识课程,同时对接船员三级岗位专业证书,构建“三级三层”航海技术人才知识培养课程体系。同时,学校还积极与国际海事组织、“新丝路”航海联盟、中国—东盟交通职教集团、世界海事大学等国内外组织和院校合作,共同建立以“中外合作—课证融通—动态优化”为特点的国际化船员职业素养培育机制。
四是建成国家级虚拟仿真中心,打造实训教学新模式。
在实践教学中,由于实船训练不具备试错性、验证性等特点,学校通过虚拟现实和仿真技术,设计了由实物、半实物、全仿真设备组成的实训项目,构建了由船员基本技能训练模块、职业技能训练项目和综合应用技能训练系统所组成的集船舶设备、航海环境、人机交互于一体,递进式的船员职业技能实训体系。2016年,学校这一成果获得了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9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虚拟仿真中心,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航海技术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
五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结出人才培养新硕果。
学校精准对接水上运输人才需求,通过成立“浙江交通—宁波航运产业学院”“丝路学院”“智慧航运技术应用协同中心”等方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集聚了世界先进的航海模拟器、自动化机舱等航海教育优质资源。学校通过实施“模块融通、分段多元”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成果。近年来,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各类技能比赛奖项30余项,培养出一批以“金锚船长”“诚信船长”为代表的优秀船员、航运企业的管理者及技术骨干。同时,学校作为国家海事局授权的35个海员专业技能培训基地之一,近5年承办国家级船员考试、船舶验船师考试等各类考试500余次,完成社会培训50000余人次。航海技术专业作为首批士官生招生专业,也为我国海军部队输送了一批重要岗位技术人才。
六是发挥示范引领新优势,擦亮航海教育“金名片”。
学校航海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成果目前已应用于国内13所航海类高等院校和航海学会、海运企业的船员培训中;虚拟仿真成果被应用到全国海船船员适任评估考试中,完成了809万人次的国际化船员考证;专业师生在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全国海员大比武等高水平赛事中屡获佳绩;承担横向科研项目160余项,科研经费到账金额1800余万元。学校作为中国—东盟交通职业教育联盟的理事长单位和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单位,主办了国际海事组织的全球海运能效伙伴项目系列培训,并将成果融入国际化船员职业素养培育体系建设中,打造出国际航海教育“金名片”。
(作者:方诚 陈兴伟,单位系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