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2日电 东南大学创建于1902年,其前身是三江师范学堂,后历经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工学院等历史时期,1988年更名为东南大学。如今的东南大学已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要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它是“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之一,并入选“双一流”大学A类建设名单。日前,东南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张力做客新华网“2021高考情报局”,介绍今年招生政策和特色专业等情况。
首次新增招生大类 本科专业特色发展
张力表示,2021年东南大学面向全国计划招生共4050人,并继续实行跨学院大类招生,学校将84个本科招生专业调整为15个大类、7个专业分别进行招生。其中生物医学工程类和生物科学类为2021年首次新设的招生大类。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方向选择相应的大类学习,经过1年的基础培养,再根据兴趣特长,双向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张力介绍,在录取规则上,东南大学实行“分数优先”,高考加分一认到底。在同一专业录取时,若考生投档成绩相同,文史类考生依次比较语文、外语、数学成绩,理工类和综合改革类考生依次比较数学、语文、外语成绩。本一批次考生服从专业调剂,政审体检合格,则保证进档不退。
对生源地为高考综合改革省份的考生,选考科目必须与报考专业要求一致。另外,部分专业对于学生的辨色力有一定要求,例如建筑类、艺术类等专业不录取色弱的学生,电子信息类和理科试验班等专业不录取色盲的学生。
今年,东南大学新增智能医学工程和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两个本科专业,是学校结合学科特色与优势,针对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主动推进新工科建设的显著成果之一。
近年来,学校主动对接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进新工科建设,新增机器人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生物科学、艺术史论、智能建造、智能感知工程等本科专业。目前,本科专业总数达到84个,覆盖11个学科门类。
注重人才个性培养 为学生转专业开辟途径
张力介绍,学校按照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整体规划,实施导师制、书院制、完全学分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卓越化、本研一体化的“三制五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导师制,即为本科生配备优秀导师、搭建指导平台,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需完成6-8学分,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开展科学研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本科生的学术素养和学习规范。东南大学每年本科招生人数在4000名左右,实行导师制后,平均每位导师在每级指导2名本科生,可以真正实现完全导师制。
书院制,即学生可以有更多时间与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学生交流交融。在课堂之外,还设立了驻院导师。驻院导师重点对学生思想建设、学业发展、生活成长、通识教育等方面加以指导。通过有温度的陪伴教育打造全程陪伴教育模式。目前,秉文书院和健雄书院已实体试点建设运营,未来将全面建设更多大类书院。
完全学分制,即学校推进完全学分制和个性化培养,所有本科课程和部分研究生课程供学生自主修读,增设自主发展学分和课程,学习若干专业课程,如考核通过,达到相应的学分,可同时获得相应专业学位。东南大学已经在吴健雄学院实施完全学分制,通过构建“1+x”培养体系,允许学生在弹性学制范围内,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修读的课程,达到某个专业毕业和学位授予条件即获得相应的证书。
此外东南大学现有的包括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在内的所有实验室都对本科生开放,学生只需办理相关登记手续,便能享受到全部免费的实验室资源。
张力介绍,东南大学当前转专业方式为考试转专业。每年上半年教务处会发布转专业通知,主要针对本专业一年级课程的平均学分绩点和学分满足条件,且无纪律处分记录的大一在籍学生。他也提醒,以下四种情况考生不能满足转专业要求,分别是:(1)艺术类专业与非艺术类专业之间不能互报。(2)外国语中学推荐保送录取的学生不能报名转入非外语类专业。(3)同一个大类包含的专业之间不能互报。(4)当学年招生时有相关规定或者录取前与学校有明确约定的不能转专业的学生不能报名。
奖助学金体系健全 助贫困学子学业有成
张力介绍,东南大学已建立健全的奖助学金体系,分为国家来源、学校来源和社会来源,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长奖学金、课程奖、竞赛奖、单项奖、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捐助设立的奖助学金等,每年获奖共约15000人次,金额约2500万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相关助学金基本全覆盖,东南大学致力于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