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师云首页 / 资讯中心 / 正文

职业教育的“惠州味道”

  中国教育在线讯 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大湾区五大战略定位。 

 

  惠州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东大门,是连通粤港澳大湾区与海西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的战略支点,作为惠州职业教育的先锋,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在对接国家战略发展定位和当地经济发展需求方面砥砺前行,硕果累累。

 

  创新驱动职教争先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这是一千年前宋代大诗人苏轼用诗歌记录惠州的山水风物和人文世情。

 

  2018年,惠州市荔枝迎来丰产,可却愁坏了果农们。

 

  原来,荔枝价格走低,销售压力加大。如何才能将岭南佳果新鲜又环保地送达全国各地消费者手中?惠州城市职业学院“给荔中国”学生创业团队给出了答案:“荔枝珍宝箱”。

 

  据了解,这款“珍宝箱”外观融入岭南荔枝文化设计,采用“自然呼吸”原理,在箱子表面打孔透气,荔枝果实与枝叶共同放入,从而达到保鲜和缓冲的作用。“给荔中国”团队负责人朱志浩表示,在常温环境、常规快递公司运输条件下,3天内的保鲜效果明显,保证了荔枝的新鲜度,且不用经过预冷,不用添加任何保鲜剂,节约用电,提高效率,大大减少了物流成本。

 

  据悉,“珍宝箱”巧妙结合了物理原理,采用专用的纸质材料和特有的抗压设计,正常情况下能承受100公斤重压且不会变形。而且,箱子一改塑料袋、泡沫箱、胶带、干冰等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材料,以木浆为原材料,可循环回收利用。此外,箱子采用水墨印刷,还具有防潮防湿的功能,无需使用胶纸封箱,同时不用放入干冰保鲜,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据了解,目前,这款荔枝“珍宝箱”正在申请国家专利,或将成为全国首创的无胶纸、无污染、可循环快递箱。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校长邓庆宁表示:“创新驱动,职教争先。这主要是因为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输出的技术技能人才直接与经济社会接轨、跟产业需求和乡村振兴接轨。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同时也为大学生走向社会、参与社会实践提供更多的空间和领域。”

 

  据邓庆宁介绍,多年来,学校重视培养现代大学生农村情怀,鼓励青年大学生用创新创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精准扶贫,建立全方位创业支撑平台,投身农村第一线,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2018年7月,学校与惠州市政法委、团市委、麻陂镇政府、市青年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会共建“乡村振兴”青年人才实践基地,意在培养、培训乡村振兴人才,让更多的优秀青年走出农村,为强村富民提供人才支撑。

 

  此外,按照中央和省、市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部署,学校对麻榨镇北隅村开展对口扶贫工作———规划扶贫项目14个,总投资149.3万元。按照计划,2019年学校将投入55万元,进一步加大对北隅村的帮扶力度,推进北隅村在美丽乡村、农村电商人才培养、东江菜师傅培养、产业振兴等方面的建设。

 

  扎根本土,传承非遗

 

  “现在惠州会做东江菜的人已经不多了,都说高手在民间,我现在还没有发现几个。我希望在自己还有能力的时候,带几个学生出来,把东江菜传承下去,要不这个手艺真的会失传。”2015年,惠州本土大厨高燕来在央视《中国味道》大秀东江菜“酿春”厨艺,而如何传承东江菜这门传统手艺一直是这位“惠州食神”的心病。

 

  在第六届(惠州)东坡文化节暨第八届惠州旅游节上,高燕来结识了邓庆宁,这一难题终于解决。

 

  邓庆宁提出让东江名厨进校园弘扬本土美食文化。2016年,学校成立了校企协同育人平台,聘请“惠州食神”高燕来等12位东江菜名厨大师为“工匠教授”,让厨艺大师走进课堂,给烹饪专业学生传授传统客家东江菜式。此举意在传承惠州本土饮食文化,让学生零距离学习烹饪领域最地道的本土厨艺,提升学生们的厨艺水平,更好地服务本土,

 

  此外,学校还发起成立东江烹饪大师协会,创建东江烹饪大师俱乐部、大师工作室,并与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总工会和饭店协会联合连续主办和承办“东江菜”技艺大赛。年前,广东省委在全省实施“粤菜师傅”工程,这是广东实施乡村振兴、精准扶贫战略的创新举措。惠州城市职业学院的东江菜厨艺学院成为了惠州实施这一惠民工程的主要担纲者,市委也把“东江饮食文化研发中心”落户到学校。

 

  近年来,惠州城市职业学院深入贯彻中央和教育部文件精神,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积极将惠州本土非遗文化、民间艺术、饮食文化等引进校园,在校园建成“惠州非遗文化小镇”,通过设立非遗文化传承人工作室为学生开设非遗文化传承课程,引导学生热爱非遗文化项目,让学院成为传承、研究和弘扬本土文化的教育基地。

 

  目前,学校非遗文化小镇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单位,惠州非遗文化传承教学基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基地。引入项目涵盖书法、篆刻、木雕、彩瓷、惠阳皆歌以及东平窑、麒麟舞、龙形拳等。2017年,学院还建立了沙画艺术南方教育基地,已形成艺术教育特色品牌。

 

  “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工作应该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植入到学校教育与管理中,真正实现‘以文化人’。”邓庆宁介绍,惠州有着深远人文历史积淀,多年来,惠州城市职业学院通过各种渠道给学生注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血脉,培养他们成为承载优秀传统的现代中国人。

 

  湾区腾飞职教先行

 

  有一种机遇叫湾区明珠。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全面开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大幕。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珠江东岸的重要增长极,惠州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

 

  大湾区的核心价值是什么?邓庆宁认为,是要让湾区内的城市“以己所长,补他所需”,也就是要通过彼此的“互补短板”,从而达到区域的协同发展效应。

  有一种行为叫拥抱湾区。惠州城市职业学院民生学院院长曾俊义从去年初就参与大湾区旅游职业教育联盟的筹建,曾俊义表示:“在内地与港澳尝试合作的示范区方面,学院已在去年提前行动。如作为首批发起单位,惠州城市职业学院联合粤港澳大湾区职业院校组建粤港澳大湾区旅游职业教育联盟。同时,与澳门旅游学院联手把澳门酒店业职业技能基准标准、考核体系翻译整理,并在大湾区进行推广。”

 

  此外,为服务惠州市新的发展定位———珠江东岸的重要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全国一流城市,惠州城市职业学院早已开始对接珠三角新兴产业集群,联结政校行企研多元主体,共建产业学院。

 

  1月6日,在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等见证下,惠州城市职业学院与仲恺高新区共建的东江数字智能产业学院暨东江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正式签约揭牌。这是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在产学研融合中迈出的寻求科技支撑、围绕人才培养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又一步伐。

 

  学院整合资源学校和企业、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打造校企共建,产业学院合作的新型育人平台,意在培育智能制造人才,解决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这是推进校企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校企双方强强合作、资源共享的创新举措。未来的产业学院可成为企业的人才培训中心、营销中心以及研究中心,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更好地为地方服务,助力惠州进一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城市”,“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惠州城市职业学院机电学院院长张方阳说。

 

  “聚焦未来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行人才培养,是产学融合链接科研力量的必经阶段,是一种开拓式的创新,它的指向非常明确,即不断提升现有产业的科研水平,最终实现升级。在这个阶段,‘产学研’的最终目的,是为‘产’服务的。”

 

  “产学研融合”聚焦数字经济,科学技术力量在产业发展中不再只是“追随者”或“并跑者”的角色,它更多地承担了“引领者”甚至是“颠覆者”的重任。“在这个阶段,科学技术不只是为现有的‘产’服务的,它有可能创造出全新的产业。”邓庆宁说,惠州高职院校当下既需要渐进式创新,也需要颠覆性创新。

 

  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

 

  2019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职业教育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

 

  邓庆宁表示:“面对职业教育新的历史机遇,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将继续以国家战略为引领,落实中央政策,调整专业与教学布局,服务地区发展,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技术技能人才。”
产业学院 甄选模板
赚钱
投稿
客服
QQ扫码/ 点击咨询
微信扫码咨询
寻求
合作
微信扫码咨询
写作
AI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