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师云首页 / 资讯中心 / 正文

忻城六纳村:“借来的‘智慧书记’,不想还!”

    “明年3月,吴书记就要回南宁了,但我们不想让他走。”11月7日,在忻城县红渡镇六纳村,一听说记者要找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借来的智慧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吴桂彬时,村民脸上难掩不舍。

    用真情交流 一条水管连通千家万户

    忻城县红渡镇六纳村是自治区级“十三五”贫困村,全村原有建档立卡户197户,建档立卡人口744人。2018年已实现整村脱贫摘帽,现六纳村剩余未脱贫贫困户为10户35人,贫困发生率1.58%,2019年计划脱贫7户25人。

    2018年3月,吴桂彬被自治区教育厅委派到六纳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以后,吴桂彬发现六纳村虽然毗邻红水河,但却因饮水管道老化、破损,这几年来,村民们只能每天依靠肩挑手提的方式取水喝。看到这一情形,吴桂彬决心无论如何都要为村民解决饮水问题。很快,吴桂彬争取到地方政府和后盾单位自治区教育厅的支持,建成了一个100立方米的大型水柜。同时,他发动当地群众自凑资金想方设法把管路铺到村民家门口。“我们全村人都要感谢小吴,他做了一件大好事,功德无量!”当甘甜的自来水从群众家的水龙头流出来的时候,村里年过八十的高阿婆终于圆了自来水梦。

    用智慧扶贫 一间蚕房科技助力致富

    今年3月,在河池学院、广西汇智桑蚕科技有限公司专家及后盾单位自治区教育厅的帮助下,吴桂彬带领村民积极建设六纳村标准化桑蚕种养示范基地,在村委一块闲置的集体用地上,建成了第一期占地600平方米的标准化智慧蚕房。

    “在基地里养蚕,既能扩大种养规模,又能节省劳动力。”六纳村村委副主任罗绍先告诉记者,智慧蚕房主要是由两间标准化蚕房和一间蚕沙池组成,由可降温抽湿的中蚕饲育蚕房、上通风加全通透式大蚕房、环保封闭式蚕沙室等构成,蚕房内设置有省力化桥式喂蚕消毒车、自动上簇架、半自动快速取茧机、全自动水帘空调。

    “以往我们村民在家养蚕一年大概可以生产蚕茧1900到2000斤,但是标准化蚕房可以生产6000斤,产量提高将近3倍,收益也提高近3倍。”罗绍先说,标准化大蚕房可以一次性饲育2.5个标准张五龄蚕,一次产茧500斤,每年可以饲育15至18批;同时,标准化中蚕饲育蚕房可以饲育2.5张优质三或四龄蚕。

    据悉,基地内的15名贫困户今年年底可通过采摘并卖桑叶、在基地务工、分红等,每人预计可获2万元以上收入。

    “智慧书记”点子多 群众难舍不放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吴桂彬说,由于基地规模有限,脱贫攻坚后力稍显不足,他打算通过四处筹措资金,进一步扩大桑蚕基地的规模。

    据了解,吴桂彬目前已争取到粤桂扶贫项目资金近230万元,用于扩建基地。届时,基地将主要培育生产销售优质四龄蚕,并提供免费的标准化养蚕技术指导。蚕农特别是贫困户购买四龄蚕后,不但该蚕抗病能力大大提升,而且只需要饲育8天即可上簇结茧。在致病率方面,蚕的成活率可提高至少30%,全年平均死亡率由40%降低到5%以内;在收益方面,由于购置的4龄蚕每批可以少养4-5天,全年蚕农节省养蚕时间30多天,即每年可以多养2批蚕,收益也将增加5000至8000元。
    最近,吴桂彬充分借助当地的旅游资源,邀请一家公司到村里考察,计划通过挖掘桑叶、桑葚药用价值和牧用桑饲料价值,以及开发桑黄、桑葚酒、桑叶茶、桑叶菜等加工食品,积极探索“农旅结合”模式,继续为村民脱贫致富拓宽增收渠道出谋划策。

    “这个借来的‘智慧书记’有想法,很不简单!我们不想还!”六纳村村民说,他们希望吴桂彬留下来,带领村民真正脱贫走上致富路。

,

文件下载:

,

关联文件:

    赚钱
    投稿
    客服
    QQ扫码/ 点击咨询
    微信扫码咨询
    寻求
    合作
    微信扫码咨询
    写作
    AI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