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伴随着这首《校园的早晨》青春洋溢的旋律,12月1日,“我和我的学校”网络微视频接力活动启动。
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微视频接力联动的形式,让各地各校青少年学生参与进来,通过身边的故事深刻感受伟大祖国“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建设成就,积极畅想“十四五”及2035年的美好蓝图。
北京大学、厦门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三校率先推出微视频,视频从青年学生的视角,在歌声中带网友们感受学校、国家这些年的发展变化,讲述他们和学校的成长故事。
北京大学推出的微视频,展现了北京大学定点帮扶云南大理弥渡县脱贫攻坚的故事。一批批北大人奋战在弥渡脱贫的第一线,将常新的北大精神带到祖国的西南边陲。从弥渡县考上北大的学子置身北大,情牵校园、心系家乡。
“在校园里的每一天,我都能感受到新事物、新思想带来的活力。”来自弥渡县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18级本科生许昊立志要用在北大学到的知识反哺家乡。
厦门大学推出的微视频,回顾了学校“十三五”以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服务社会等方面的重要变化;陕西师范大学的微视频《答卷》讲述了青年学子们对学校“西部红烛精神”的追寻过程。
在3所高校发起活动后,浙江大学、兰州大学、天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以及北京、河南、浙江等省份的学校纷纷响应,接力联动,在各校新媒体平台推出微视频,晒变化、讲故事、谈感受,用多种形式传递感恩学校、祝福祖国之情。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攻关克难,突破“卡脖子”技术,兰州大学、天津大学等学校的微视频诠释着新时代高校学子的使命担当。
兰州大学以电镜中心工程师张宏的视角讲述了兰州大学电镜中心共享平台的发展,11台全球先进的电镜设备俯瞰全世界,也服务全世界,成为国内外一流的电子显微学研究基地;天津大学的微视频以刷新水下滑翔机下潜世界纪录的“海燕”为主角之一,展示“海燕”团队潜心研究,创新关键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与时间赛跑,与自然较量;浙江大学以航空航天学院博士后孙书剑的成长视角,结合他所从事的微小卫星研发工作,在校园新变化、家国大发展中,体现浙大人的使命担当。
“在中国的科技创新从跟跑者向领跑者转变的过程中,90后正成长为可堪大用的中坚力量。”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副教授谢泽雄说。
坚定理想信念,与祖国同向前行,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华东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江南大学等学校的微视频洋溢着浓浓的家国情怀。
华东师范大学把镜头对准创新创业的“弄潮儿”,讲述从大学到社会,短短5年,这些青年人完成身份蜕变,坚持科技创新,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建设;北京科技大学微视频中,学生孙馨楠在参与服务家乡的科研项目过程中,心中升腾起强烈的使命感,立志潜心钻研科学知识,学成后为矿山安全和生态环境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江南大学讲述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唐忠宝和团队5年来深入机关、高校、科研院所、街道开展理论宣讲百余场,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基层落地生根。
学子们纷纷表示,要通过参与这个活动,记住这些年的成长历程和师长们的谆谆教诲,表达新时代青年报效祖国之志,彰显奋进中蓬勃的青春力量。(本报记者 焦以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