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 蒋昌忠
近年来,湖南对接区域产业,创新体制机制,聚焦人才培养,深化产教融合,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技术支撑。但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高素质、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总量不足的结构性矛盾逐步凸显。我们必须坚持把职业教育作为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重要基础,聚力打造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高地,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推动人力资源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转变,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增值赋能。
一、准确把握新时代湖南职业教育新形势
1.深刻领会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职业教育工作进行了系列部署。去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和改革任务。一是突出战略地位。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二是转变办学模式。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三是明确根本任务。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努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2.科学把握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使命。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肩负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一是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孕育兴起,不断催生产业的新业态、新模式,迫切需要职业教育培养更多知识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二是为经济结构调整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迫切需要职业教育参与联合攻关和协同创新,突破技术瓶颈,增强创新能力。三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多样的社会服务。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稳住市场主体,振兴实体经济,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迫切需要扩大优质资源供给,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优质多层多样的职业教育的需求。
3.正确认识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定位。湖南正处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关键期,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努力走在中部崛起前列,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必须明确新的定位。一是办好现代化的职业教育。加快建设湖南现代产业体系,必须有现代化的职业教育支撑,这就要求职业教育体系更完善、类型特征更鲜明、产教融合更紧密、培养模式更先进、服务能力更凸显、发展环境更优化。二是办好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湖南是人口大省,全省有89.1%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76.3%的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来源于农村或贫困家庭,解决“有学上”问题后,要能“上好学”,需要有更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三是办好灵活开放的职业教育。今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等职业院校扩招200万人。这就需要职业教育为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不同社会群体,提供多种入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二、切实理清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高地建设新思路
今年以来,湖南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改革的总体要求,作出建设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高地的决策部署,努力推动职业教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教育改革创新的新样板、产教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典范。
1.深度对接“一带一部”战略定位,形成产教共生共荣格局。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一带一部”的战略论断,推动职业教育与园区联结、行业联合、企业联盟。一是推动院校布局融入区域经济板块。对接区域产业,引导职业院校既要促进融合,深度融入区域经济板块的主导产业,与园区和产业集群全方位合作,打好与产业抱团发展组合拳;又要坚持错位,结合自身实际,明确重点服务领域和办学方向,错位发展、优势互补,打造“一校一品”格局。二是对接新兴优势产业链,打造特色专业群。对接湖南20个新兴优势产业链,引导每所学校重点建设2-3个特色专业群。既要深入分析产业升级引发的职业快速迭代,以组团融合方式供给产业链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又要对接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推动专业建设紧跟产业发展“调”“转”。三是搭建产教融合共生发展平台。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型城市和企业,落实“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建立行业人才需求预测报告制度,搭建产教融合信息平台;建设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建设,实质性推动校企一体化发展。
2.积极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打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最后一公里”。要开阔思路、创新举措,以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为突破,打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到2022年,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一是统筹规划独立学院转设。探索支持行业部门、市(州)政府统筹优质高职高专教育资源合并转设,建设对接湖南优势产业发展的本科层次职业院校。推动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提升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力。二是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试点。积极争取教育部支持,依托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学校和省级一流特色专业群相关专业,对接湖南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支柱产业,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试点,开发教学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研究。三是探索中、高、本贯通培养的途径和方式。推进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与职业教育本科和应用型本科对口分段贯通培养,探索职业教育本科与专业学位有机衔接的培养模式。提升职业培训能力,加快发展终身教育,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融通、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衔接,打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
3.传承楚怡职业教育精神,打造湖湘职业教育品牌。要传承湘籍教育家陈润霖先生“爱国、求知、创业、兴工”的办学理念,弘扬百年楚怡职业教育精神。一是打造一批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职业院校。推动省级卓越职业院校和一批优质职业院校,扎根中国、放眼世界、面向未来,深化改革、提升内涵,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强化创新驱动,深化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的全方位变革,积累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与模式,做改革的先行者。二是打造一批品牌专业。坚持以湖湘特色标准体系引领,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打造一批“定位准确、特色突出、优势明显、成果丰硕”的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充分发挥在教学改革中的标杆作用、在产业对接中的黏合作用、在国际合作中的引领作用,以此带动全省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三是打造一批湖湘名师和知名学者。夯实职业院校教师师德规范,以高尚师德和职业品德引领学生。持续实施芙蓉人才行动计划,造就一批全国知名的芙蓉学者、芙蓉教学名师。创办“楚怡智库”“湖湘楚怡职业教育大讲堂”,将其打造成为湖南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先进理念、展现名师风采、传播改革成果的重要平台。
4.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造就大批“湖湘工匠”新生代。要坚持把培养造就具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工匠精神、精湛技艺、创新本领、健康体魄的“湖湘工匠”新生代,作为职业院校的核心任务。一是抓实思想政治教育立德。全面构建阳光德育体系,扎实推进“三全育人”综合试点省建设;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加强课程思想政治建设,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创新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办好思想政治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落实劳动教育要求,提升学生劳动素养。二是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强技。坚持校企双主体育人,大力推进现代学徒制、定向培养、多样化订单等培养模式;开展课堂革命,打造互动式、全景式、自修式课堂,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健全体现行业标准、具有校本特色的技能考核制度,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三是加强综合素质教育赋能。强化文化基础教育,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深入推进“文明风采”德育实践活动主题化、序列化,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创业规划大赛制度化、常态化,用工匠精神引领职业理想,用竞赛活动提升职业能力,用创业实践点燃创业激情。
三、着力夯实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高地建设新举措
1.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党组织要站在建设改革发展高地的战略高度,将职业教育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全面总结“十三五”改革经验,紧密对接“十四五”规划总体思路,系统谋划职业教育工作部署,研究解决制约改革发展的难点、堵点。各职业院校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领导核心作用,明确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办学定位,研究解决学校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和校企合作等关键问题,为改革发展保驾护航;要健全党政议事决策规则,加快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坚持三个“两手抓”。近年来,湖南职业教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发展不均衡、优质资源供给不足和个别学校办学行为不规范等突出问题。办好湖南新时代职业教育,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论。一是坚持规模和质量“两手抓”。通过职业教育量的积累,满足产业发展对人才和技术的强劲需求;通过质的提升,满足人民群众接受更高质量职业教育的现实需要。二是坚持规范和改革“两手抓”。强力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全面深化办学机制、人才培养机制、管理机制改革,以规范促改革,以改革强规范。三是坚持均衡和品牌“两手抓”。在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对薄弱职业院校的帮扶力度的同时,聚力打造湖湘特色的职业院校品牌、专业品牌和人才品牌。
3.创新四个机制。一是完善管理体制。继续完善“在省人民政府领导下,分级负责、以县为主、政府统筹、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建设一批职业教育强市(县)。推动出台产教融合型企业组合式激励实施办法,支持校企合作举办产业学院和专业的具体措施。二是健全投入机制。推动各地新增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开展生均拨款和已有经费口子落实情况督查,强化地方政府和举办者依法落实办学投入主体责任。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将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改善、实训基地建设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范畴。三是改革人事制度。建立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直接考察方式招聘机制,畅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兼职从教渠道。探索建设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规模,支持校企共建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完善教师职称评聘办法,改革绩效分配制度。四是创新评价机制。继续开展县级政府职业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建立市(县)政府职业教育真抓实干督查激励机制。改革国有企业评价办法,将举办职业教育情况纳入企业绩效考核。完善政、行、企、校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办学评估。
(责任编辑:zha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