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省驻郑各高校党委高度重视、制定实施方案、成立领导机构,并结合自身行业特色,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亮点纷呈。
河南农业大学党史学习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学校结合省领导到校宣讲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调研工作精神,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学习,并依托“乡村振兴研究院”,采取有效措施,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五大振兴”和省委提出的“五个走在前列”,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优势,就畜牧类优势专业发展、原阳实验基地建设、扩大校地合作、发展花卉蔬菜基地等进行整体谋划。牵手南乐县打造“西红柿”小镇,与郸城县人民政府共建河南现代农业研究院,与林州市政府、红旗渠干部学院三方共建红旗渠乡村治理研究院。与兰考县人民政府签订校地合作协议,通过共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现代农业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围绕黄河流域文化传承,与郑州市委外办共商共建黄河流域乡土文化研究中心,与中国农业银行河南省分行签约共建黄河生态绿色发展研究院,积极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河南工业大学党史学习教育飘出粮食味儿。粮油食品是河南工业大学传统优势学科,学校深挖党史中的粮食文化,以学科专业特色引领党史学习教育走实走深。开展建党百年《5·18 红色粮政专题展》,展览中国粮食博物馆馆藏的2000余件红色粮政展品,包含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粮食相关政策和发行的票证,回顾建党以来,党领导粮食工作的历史轨迹,引导广大师生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战胜饥饿到吃得饱,再到吃得好的战斗历程,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厚植师生的爱国情怀。学校开展思政课在线开放课程及网络微党课建设,丁建波老师的《老丁讲党史》系列党史微课,围绕中国共产党如何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从取消公粮到种粮发钱的历史性转变、土地革命等主题,录制了十余期粮食文化党史微课,微课视频网上浏览量已超过了500万次。丁建波的思政课备受大学生的喜爱,不断有曾听过课的学生加入“蹭课”行列,“回炉”听课。学校结合党的历史上不同时期的重大事件和粮食政策,录制了“取消农业税——农民告别‘皇粮国税’的故事”“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粮票的故事”“让中国人饭碗里多盛河南粮——河南乡村振兴的精彩乐章”等12期“中国粮心党史故事”思政课视频,挖掘粮食里的党史故事,探究党史里的粮食情怀,把粮食文化融入到党史学习教育中。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党史学习教育立下航空志。学校将航空报国精神嵌入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开设“航空文化中的党史”栏目,以对话航空报国先锋、讲述航空文化故事作为青年学子学“四史”的切入点,推出航空报国系列故事,引领师生从航空报国先锋和时代楷模身上汲取“为国、爱国、报国”营养。围绕“讲述航空经济、奋进强国梦想”的主线组织开展“航空经济与强国梦”系列专题党史学习教育公开课,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宽度与深度。充分发挥航空文化馆爱国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的作用,讲好航空故事,赓续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把“四史”学习教育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出“百年信仰诵读家书”专栏,引导广大辅导员教师在诵读红色家书探寻红色基因密码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开展“党史+人工智能”课程思政党课,将编程思维、实物模型相结合,通过简单的排列组合和程序设计,生动呈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秉持“无课不思政、无课不能思政”的理念,出台并实施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和评价标准。联合知名网络学习平台,上线首批航空类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库,将党史、航空史有机融入课程思政,示范带动学校课程思政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党史学习教育沿着铁路走。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因铁路而生、伴高铁而兴,行业办学特色鲜明,为充分发挥铁路红色资源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组成研究团队,深入开展中原铁路红色文化的研究和挖掘,将其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在团干部和思政课教师的带领下,由“好道理”宣讲团、“青马工程”学员等组建“中原铁路红色文化青春寻访队”,顺着中原铁道线,寻访铁路红色文化,将中原铁路红色资源串点成线,凝练出“播下火钟、革命起源、浴血斗争、攻坚克难、负重前行、唯难必克、连通世界、沧桑巨变”8个主题,打造了洛阳机务段、郑州机务段、郑州北站、百年站史馆、中铁联集等10个铁路红色文化寻访地,形成了一条沿着铁道开展实践育人的“线路图”,让河南铁路“好故事”成为“成长营养剂”。“中原铁路红色文化”青春寻访行动已成为学校党史学习教育的亮点、思政教育的着力点、实践育人的好途径。
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党史学习教育配上军营绿。在全国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喜迎建党百年之际,6月5日上午,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成立国防教育学院,全面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开展军地融合、支持国防建设的重要举措,打造登封功夫兵品牌。国防教育学院的成立对学院今后强化学院武术特色办学优势,提高学院兵源基地建设质量,构建完备高效的国防教育和征兵工作体系,不断推进军地深度融合发展,为国防现代化建设精准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特殊军事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思政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