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欢迎收听本期的"职教超有料",职教超有料,聊你不知道!
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梓涵。不少朋友应该都知道了,聚焦职教前段时间有个大动作,我们在有赞和微店开了书店,专门服务咱们教师群体,搜罗教育界最强书单!有许多老师都已经成为我们的老顾客啦。还没来得及去逛书店的朋友可以打开聚焦职教微信公众号,点击“聚职微店”菜单栏进入聚焦职教书店,想买哪本点哪本~
为了给大家找到好书,我们也没少下功夫。领导下了死命令,要求我们每个月至少看完2本书。昨天,我在一本演讲录里看到白岩松的一段话。他说:
我认为中国到了提出健康寿命的时候。如果不提出健康寿命的概念,不提出储蓄健康的理念,中国的麻烦就会很大。这和医生有什么关系吗?那就是医生的另一个价值,医生的科普价值。
看到这里,我就开始置换思考另一个问题:
工业4.0时代,我国已经到了必须重视职业教育的时代。如果不储蓄技术人才,中国的麻烦就会很大。那么,职校教师是不是可以承担起技术科普与观念科普任务?
我在朋友圈发起提问,清心表示,她有话要说。咱们一起听听看她的
梓涵:
清心,你好。你曾经通过科普渠道听到过职业教育的信息吗?
清心:
我不知道算不算。今年5月份我回县城老家的时候,正好遇到当地城市的中职老师走村入户地宣讲,告诉大家就读职业学校的好处,举了不少案例。而且还讲了很多职校热门专业,告诉我们就业前景。
梓涵:
效果怎么样?有多少动心的群众?
清心:
我有两个表弟都报名职校了。其他人我也没多问有没有报名,不过那会儿围观的人都感叹说技术真好,真不错,也想学。但是这些宣讲对有些老乡也不太受用,他们觉得中职要真是那么好,你干嘛还费劲下来使劲宣传。
梓涵:
我觉得可能还是时机问题,因为那会儿虽说是宣讲,但是大家都是明眼人,一眼看出了背后招生目的。
清心:
对。那会儿其实更侧重的是观念普及,但是我觉得观念才是最难改变的。职校如果平时不下功夫,光指望招生季宣讲几天就能消除歧视,难度还是很大的。
梓涵:
所以我们才提出“职教科普”的概念。其实举办推广职业教育精湛技术的活动呢,咱们也有,比如说职教周。低年级学生和学生家长深入职校课堂体验技术,职校学生走进社区搞技术服务。那么,我们未来是不是可以把它常态化。
清心:
我特别希望能常态化。你在一开始提到了白岩松谈医生的科普价值,我觉得有些医疗科普办法,职业教育也可以借鉴。比如说,我们常在街边看到有社区医院免费测量血压、进行初步评估、给予健康指南的医生。职校老师是不是也可以走出校门,去田间地头,教农民一些农业机械的简单应用和维修;到街上,教大家怎样检测自己的汽车,怎样做一些应急处理。
梓涵:
这个挺好的。职校老师也经常走出校门做科普工作,但目前大多是对内的,就是说,老师带着学生进入基地参观学习,对学生进行科学普及,输入知识。那么未来,咱们是不是可以对外科普技术,对群众进行科学普及,输出技能。人们在职教科普活动中体验技术的魅力,自然能“润物细无声”的改变“重学历,轻技能;重视普通教育,轻视职业教育”的歧视观念了。
清心:
对,功夫下在平时,不仅让职业教育走进千家万户,消除误解,而且通过科普中的教与学,职校与群众建立友好关系,对学校圆满完成招生、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大有裨益。
不过老师们的确会更辛苦。因为职校教师不仅要教学,他们还有大量的科研任务。毕竟,写一篇论文、做一个专利的回报能表现在金钱或是编制及职称晋升上,但写十篇科普文章、做十次技术推广却不能直接得到这些丰厚的物质回报。
梓涵:
所以科普这个极其辛苦的事情其实是个良心活,需要教师拿出极大的道德追求和责任。
但总要有人来做这件事。
“职教科普”的黎明还没到来,愿你我都能成为启明星。
好了,本期的职教超有料就到这里。老师们,同学们,开展“职教科普”,您愿意和聚焦职教一同行动吗?您有什么好方法与好建议?欢迎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