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设区市教育局、各银监分局,各高等学校:
现将《教育部办公厅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16〕15号)转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要求,请一并抓好贯彻落实。
一、保持高度警觉。前不久,我省某高校1名大四学生,用19名在校大学生的身份信息在8家网络平台借贷60余万元,约需偿还80万元本息,因无力偿还,致使相关学生频遭催缴还款,造成不良影响。要以此为例,举一反三,密切关注网络借贷业务在校园内拓展情况,特别要充分认识部分不良网络借贷平台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和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手段诱导学生过度消费的危害性,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增强学生金融、网络安全防范意识,确保学生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二、开展摸底排查。近期,各高校要组织力量,全面开展摸底调查,了解掌握学生参与网络不良借贷的情况,及时发现校园不良网络借贷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问题,深入分析评估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潜在的风险,对参与网络不良借贷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请各高校于6月17日前,将摸底调查情况(本校学生参与网络不良借贷情况、存在主要问题以及相关建议意见等)报送省教育厅思政处。
三、强化教育引导。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通过形势与政策课以及金融学、网络安全学等相关公共基础课或选修课,普及金融、网络安全知识,提高学生风险防范意识。要深入开展“三爱”“三节”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合理消费、理性消费、适度消费,形成良好消费习惯。要教育引导学生保护好个人身份信息,以防被不法分子利用并通过网络借贷平台借款。近期,要以班级为单位,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向学生讲清讲透校园网络不良借贷的风险和危害,并利用校园网站、微信平台、校园广播、宣传橱窗等多种渠道向学生推送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典型案例。今年9月,省教育厅将联合福建银监局在学校开展“金融知识进万家”活动,联合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在学校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
四、加强工作联动。各地银监部门和高校要密切关注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发展情况,及时掌握网络借贷业务在校园内拓展情况。高校要主动加强与地方金融监管部门、银监等部门沟通联系,针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向不具备还款能力的大学生群体开展营销宣传活动、对借款人资格审查失职失当等行为加强监管和风险提示。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学生骨干队伍要密切关注学生异常消费行为,及时发现学生在消费中存在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强家校联系,及时互通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及异常消费行为等情况。对侵犯学生合法权益、存在安全风险隐患、未经学校批准在校园内宣传推广信贷业务的不良网络借贷平台和个人,要及时报请当地有关部门依法处置。
省教育厅思政处联系人:修德茂,0591-87091476;谢秋运,0591-87091278;传真:0591-87846705;电子邮箱:xqy@fjedu.gov.cn;通信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鼓屏路162号。
福建省教育厅 福建银监局
2016年5月30日
教育部办公厅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
教思政厅函[2016]1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各银监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党委:
随着网络借贷的快速发展,一些P2P网络借贷平台不断向高校拓展业务,部分不良网络借贷平台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和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手段,诱导学生过度消费,甚至陷入“高利贷”陷阱,侵犯学生合法权益,造成不良影响。为加强对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和整治,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大不良网络借贷监管力度。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高校宣传、财务、网络、保卫等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各银监局等部门要密切关注网络借贷业务在校园内拓展情况,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学生骨干队伍要密切关注学生异常消费行为,及时发现学生在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地方金融办(局)要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开展虚假片面宣传或促销活动、误导出借人或借款人的行为进行密切跟踪,针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向不具备还款能力的大学生群体开展营销宣传活动、对借款人资格审查失职失当等行为加强监管和风险提示。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实时预警机制。及时发现校园不良网络借贷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问题,及时分析评估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潜在的风险,及时以电话、短信、网络、橱窗、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发布预警提示信息。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应对处置机制。制定完善各项应对处置预案,对侵犯学生合法权益、存在安全风险隐患、未经学校批准在校园内宣传推广信贷业务的不良网络借贷平台和个人,第一时间报请地方人民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各银监局、公安、网信、工信等部门依法处置。
二、加大学生消费观教育力度。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文明的消费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深入开展“三爱”“三节”等主题教育活动,培养选树勤俭节约、自立自强方面的先进典型,营造崇尚节约的校园文化环境,帮助学生养成文明、健康的消费习惯。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关心关注学生消费心理,纠正学生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和从众消费等错误观念。在生活消费、人际消费、娱乐消费等方面,教育学生不盲从、不攀比、不炫耀,引导学生合理消费、理性消费、适度消费。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帮助学生科学制定消费计划,结合实际,量入为出。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合理支持、适当控制学生的消费支出。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勤工俭学,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创造财富,培养节俭自立意识。
三、加大金融、网络安全知识普及力度。大力普及金融、网络安全知识。通过开设金融学、网络安全学等相关公共基础课或选修课,邀请金融机构、监管机构、网信安全等部门专业人员在校内开展金融、网络安全知识普及教育,帮助学生了解金融行业发展前沿动态,掌握逾期滞纳金、违约金、单利与复利等基本金融常识。切实增强学生金融、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利用校园网站、微信平台、校园广播等多种渠道向学生推送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典型案例。在重要节庆日、购物狂欢日等时间节点,开展金融、网络安全宣讲活动,强化学生对网络借贷风险的理解和认识,帮助学生增强金融、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帮助学生提升金融理财实践能力。加强与银监、公安等政府部门和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的合作,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增强对有害网络借贷业务甄别、抵制能力。鼓励和支持金融理财类学生社团建设,举办模拟投资大赛等活动,提高学生金融理财实践能力。
四、加大学生资助信贷体系建设力度。加强对学生资助工作的科学管理和制度支撑,切实提高学生资助工作水平,保障国家各项资助政策落到实处,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生活费等保障性需求。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筹集专项基金,作为国家资助政策体系的有益补充,建立健全既有共性需求、又能体现个体差异的资助模式,满足学生拓展学习、创新创业等发展性需求。与金融机构合作,积极探索建设和发展校园社区银行,为学生提供渠道畅通、手续便捷、利率合理的金融借贷服务,满足学生临时性需求。
各地各高校要按照通知要求,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工作统筹,做好本地本校工作分层对接和具体落实,及时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相关经验做法报送教育部、中国银监会。
教育部办公厅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
2016年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