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川北幼专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高职高专特点和学校办学理念,切实部署创新推动,实现思政课专任教师1:350足额配备,有效构建“三结合三融入三反思”的思政课教学特色新模式,寓教于活、寓教于行、寓教于优,并取得初步成效。
寓教于活,教学设计做到“三结合”
一是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相结合。立足学生学习基础差、主动性不强等实际,要求思政课教师吃准吃透教材基本精神,借助碎片化处理的方式将教学要点进行主线链接,借助简易化处理的方式将教学难点进行事理平移,实现教学内容思想性与通俗性相结合,进而提升学生思政课学习的接受度和契合度。二是教学方法与信息手段相结合。学校充分借助学习通、雨课堂等智慧教学工具,将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环节都赋予学生全新的体验,在课外预习与课堂教学间建立沟通桥梁,让课堂互动永不下线,最大限度地释放教与学的能量,进而不断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三是教学案例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学校在思政课教学中将社会主义建设成功经验转化成鲜活的教学案例,努力实现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用小事小案的讲理透射大是大非的道理,用发展变化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印证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规律,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解除内心的矛盾和困惑,让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寓教于行,教学实施实现“三融入”
一是将自主求知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动起来。利用课堂主渠道创设《我心中的马克思主义》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交流对话的平台,引领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进一步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思想到行为都“动”起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上课抬头率。二是将问题探索融入课外实践,让学生悟起来。实践教学环节开展“我和祖国有个约定”系列活动,以节假日和国家重大活动为契机,安排学生到社会中了解国情,了解民生,让他们思考“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理论问题,通过实践感悟引导学生将爱国之情转化为爱国之行。三是将知情意行融入校园生活,让学生炼起来。深入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构建“三全育人”教育格局,让学生在爱岗敬业、爱国敬亲的实践环境中培养家国情怀;借助“青马班”学习培训与思想引领,让学生在好学善思、崇文尚礼人文环境中强化理想信念;借助“一系一品”特色品牌活动,让学生在学思并举、德技双修的校园氛围中塑造道德品质。
寓教于优,教学总结进行“三反思”
一是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反思。学校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及时整理平时与学生互动答疑的问题,通过网络问卷的方式定期调查学生的学习困惑,经过汇总分类后,进行教学过程的反思,以学生的问题为导向,研究思考教学设计的优化方案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措施,提高教学内容通俗性和针对性。二是对学生的收获进行反思。学校设置理论收获、实践收获、情感收获等3个维度、共12个观测点来检验学生在课程结束后的收获情况,分别查验学生对思政理论的认同度,对实践教学的参与度和个人心灵的成长度。教师通过总结反思,对学生收获度不高的观测点及时进行调整。三是对学生的评价进行反思。学校一直秉承着学生对教师进行教学满意度网络测评的传统,教学评价成绩作为教师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多年来,教师通过对测评结果的反思,大大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思政课教师获四川省思政课“精彩一课”专科组一等奖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