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师云首页 / 资讯中心 / 正文

瞭望:广西打造中国—东盟教育交流研究高地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教育交流合作日益增多,《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日走访广西教育部门与部分高校发现,前来广西的东盟留学生数量不断增多,职业教育和本硕博教育学科特色明显,东盟问题研究成果丰硕。业内人士建议,中国—东盟教育交流与研究应在深化国别区域研究和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提质升级。

 

  教育合作多点开花

 

  本刊记者来到广西艺术学院采访时,越南籍本科学生杜氏清花正在认真准备考试。标准的中文发音、地道的民歌韵味,这位唱中国民歌的越南女孩,在广西留学期间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知名度较高,深受两国人民赞誉。“第一次听到中国民歌,是在2011年中越歌曲演唱大赛上,现在系统学习后,发现中国各地的民歌真是丰富多彩。”杜氏清花兴致勃勃地说。

 

  同样是东盟留学生,马来西亚籍学生陈永馨在广西留学期间参加中国电视选秀节目后,成为中国与马来西亚两国小有名气的公众人物。“马来西亚有自己的展馆,我们现在就在这个展馆。看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Follow me!”在去年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上,陈永馨通过媒体向海内外受众直播博览会现场盛况,赢得了广泛关注。

 

  这是广西有关中国—东盟教育交流与研究的一个缩影。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不断发展,广西与东盟的教育合作走在了全国前列,渐成中国—东盟教育交流与研究的高地。

 

  双方职业教育合作尤为突出,不少东盟国家老师和学生前来我国职业院校培训、留学,学习铁道技术、汽车制造、跨境物流管理等专业。5月19日,由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的中国—东盟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揭牌成立,成为教育界热议的话题。集团理事单位包括来自中国、泰国、印度尼西亚、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68家院校和企业,旨在促进轨道交通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与东盟轨道交通事业发展。

 

  “广西跟东盟的合作办学比较全面,不同学校的专业和科研各有特色。”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厅长唐咸仅说,医学、艺术、旅游等专业比较受东盟学生青睐,近年来轨道交通、烹饪等职业教育也深受东盟学生喜欢。

 

  自治区教育厅对外合作与交流处处长罗耀光告诉记者,近年来东南亚国家来广西的留学生总体呈增长态势,2017年境外来广西高校的长、短期留学生人数约为14528人,其中东盟国家学生9465人,占比65%。广西成为全国招收东盟国家留学生最多的省区之一。这些留学生毕业后涉足商业、艺术、教育等各个行业,在中国与东盟交流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教育主题活动日益丰富

 

  随着中国与东盟交往日益加深,双方不断深化教育合作。以广西为例,广西与东盟各国近200所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作为东盟国家学生出国留学的热门省区,广西跨国教育交流的规模逐年扩大。从2004年开始,广西每年都组织区内20余所高校“走出去”,到东盟国家举办广西国际教育展。据了解,至今广西已在越南、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老挝、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7个国家举办过展览。如今,“留学广西”东盟国际教育展品牌日益响亮,促进了广西与东盟间教育双边和多边合作。

 

  近年来,“中国—东盟大学智库联盟”“中国—东盟边境职业教育联盟”“中国—东盟旅游教育联盟”“中国—东盟艺术人才培训中心”等项目落户广西。有关东盟的艺术、医学、职业教育等主题活动逐渐常态化举办。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举办了4届,去年联展期间,初步达成了构建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发展共同体的共识,推动建设中国—东盟边境职业教育联盟跨境劳务培训合作基地,广西与越南边境四省达成建立双边教育工作定期洽谈机制共识。

 

  广西艺术学院不断探索中国—东盟艺术人才协同培养有效途径,先后与东盟国家共28所高校和国家级艺术团缔结友好合作关系。2012年5月,“中国—东盟艺术人才培训中心”在广西艺术学院挂牌成立,聘请中国和东盟知名教授担任专家开展专业研修活动,为中国和东盟国家级艺术院校、文化团体培养艺术骨干和高端艺术人才。近年来,学校连续多年开展“送教出国:中国音乐舞蹈越南培训班”活动,还举办多届“中国—东盟音乐周”“中国—东盟舞蹈教育论坛”和“中国—东盟建筑空间教育论坛”。

 

  学院党委副书记毛茂林介绍说,2017年3月,学校联合多个机构发起成立“中国—东盟艺术高校联盟”,中国和东盟十国共19所高水平艺术院校在自愿基础上结成艺术类国际教育联盟。

 

  广西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李丰生介绍,2015年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在该校成立,学校承担起中国—东盟职业教育高级人才培养及政策研究的重任。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深入推进,中心将持续不断地开发对东盟国家职业教育师资和人力资源培训项目。
智库建设向前推进

 

  罗耀光介绍说,广西以东盟研究中心、东盟教育研究院等为主,开展面向东盟的智库研究,推动成立中国—东盟大学智库联盟。2017年,共有4所高校的6个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进入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备案名单。

 

  2004年,广西整合自治区内高校和相关部门机构研究力量,在广西大学原东南亚研究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广西大学党委书记刘正东介绍,中国—东盟研究院共10个国别研究机构和10个专业研究机构,目前学校正在建设“一带一路”(中国—东盟)大数据研究院,并牵头实施“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研究‘部、省、校’协同创新工程”,努力打造中国高校特色新型智库和国家高端智库。

 

  广西民族大学的东盟研究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20世纪60年代就开设有越南语、泰语专业,目前是全国开设东南亚语种本科专业最齐全的高校之一。学校以东南亚语种教学和研究为基石,逐步形成了涵盖语言、民族、管理、教育、政治、法学以及经贸商旅等多个学科的东盟学学科群。目前,该校与泰国朱拉隆功大学、老挝国立大学、印度尼西亚国立大学等东南亚数十所高校、科研机构签署了学术交流合作协议,与国内主要的东南亚研究机构往来密切。除联合培养学生外,科研和学术交流正成为合作的热点。

 

  近年来,该校组织起一支专兼职结合、特色优势明显的东盟问题学术研究队伍,加大了东南亚国别研究所、各领域研究中心建设力度。“学校依托东盟学学科群设立东盟学院,力争建成面向中国—东盟合作的高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东盟信息发布的高地。”广西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卞成林说。

 

  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院长杨晓强告诉记者,学院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常态化地通过学术互访等形式加强对外交流合作,重点关注东南亚文化、国际政治等领域研究,与东盟国家智库的合作正向深层次推进。

 

  2012年以来,广西民族大学共组织召开了40多场高级别的国际性和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包括东盟形势及中国—东盟关系学术研讨会、国际安全论坛、东盟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中国—东南亚高等教育论坛等。每年该校和东南亚国家高校、智库之间“走出去”“请进来”讲学、进修的学者达数十人次,与泰国、印度尼西亚智库开展的联合科研项目已经启动。

 

  区域研究需提质升级

 

  尽管多年来广西面向东盟的教育与研究成效显著,但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合作范围、科研能力、区域国别研究等方面仍有欠缺,导致总体教育与研究水平不高、领域不宽。

 

  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受访的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中国与东盟关系提质升级的重要机遇,中国—东盟教育交流与研究应该紧跟时势发展,多措并举提升教育与研究的质量和影响力。

 

  首先,加强顶层设计,继续促进与东盟国家的人文交流。中国与东盟国家交流平台日益增多,不仅有一年一度的中国—东盟博览会,还有中越“两廊一圈”、GMS次区域合作等区域合作机制。受访者认为,广西应进一步充分发挥各类平台的作用,使“留学广西”的品牌效应更显著;还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地方特色,通过拓宽教育领域专业人士务实合作、青年学子友好往来等渠道,建立健全广西与东盟各国教育部门稳固的工作交流机制。

 

  李丰生认为,目前东盟国家与广西进行职业教育合作的需求日益凸显,有关方面应继续深入开展中国—东盟区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政策研究,为中国和东盟国家职业教育交流合作提供决策咨询、推广和宣传等服务。

 

  其次,强化区域国别研究。“加强区域国别研究,需要支持相关人员前往对象国学习和生活。”罗耀光表示,目前自治区教育厅正考虑资助部分研究人员到东南亚进行研究,让研究人员在目标国有三个月到半年研究时间。

 

  此外,进一步发挥智库作用。业内人士建议,有关方面应加强指导和支持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课题研究,注重发挥中国—东盟大学智库联盟的平台作用,加强与东南亚国家高校智库及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等。 

 

赚钱
投稿
客服
QQ扫码/ 点击咨询
微信扫码咨询
寻求
合作
微信扫码咨询
写作
AI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