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厅公布了2020年高校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的名单。其中,西南石油大学的本科专业《石油工程》等50个专业被认定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西南财经大学的专业教育类课程《政治经济学》等392门课程被认定为示范课程,四川农业大学的本科类“农业院校工商管理类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等80个团队被认定为示范教学团队。
2019年4月,我省启动高校“课程思政百千万工程”。不到两年,全省高校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压实责任 以点带面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加强顶层设计,全面规划,循序渐进,以点带面,不断提高教学效果。”教育厅高教处负责人表示。
以绵阳师范学院为例,学校将“课程思政”建设确立为“书记工程”,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推行“党建+课程思政”“党建+师德建设”等模式,助推课程思政建设。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学校党委书记王海滨牵头部署特殊时期“课程思政”的实施,新增投入专项建设经费40余万元,用于新增立项建设的70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引领教师“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不仅压实工作责任,还建立了激励机制。不少高校注重加强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培养,支持教师全面参与课程思政建设,将成效作为年度考核、职务(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四川大学对课程思政榜样课程和思政标杆课程进行了表彰,其中由李怡教授担任课程负责人的《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将课程思政理念深度融入课程的设计与讲授中,突出中国现代文学的进步力量;成都中医药大学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及优秀教师评选活动,建立了课程思政集体备课制度;西南石油大学设立教职工最高荣誉奖——“飞翔奖”,把立德树人成效纳入重点评选表彰范围。
分类指导 防止“贴标签”“两张皮”
课程思政建设不是只建几门课的“样板房”工程,而是要按照“门门有思政、人人讲育人”的要求全面建设。
对此,电子科技大学在推进课程思政中有着深切的体会。“课程思政的理念在教师心中扎下根,才能在学生心中开花结果。”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举办课程思政交流分享会,设立“教师培育培训项目”,开展“教学工作坊”专项活动,邀请课程思政建设的知名专家学者、一线教师“传经送宝”,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
如何打破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将立德树人贯彻到高校课堂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各高校根据自身特色,坚持分类指导,坚决防止“贴标签”“两张皮”。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在每个教学院部试点2门以上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特点,从中提取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价值、法治意识等思政育人要素,通过专业课堂生动自然地释放出来。如在纺织、服装、机械、电气专业的课程教学中,注重挖掘和培养学生敬业奉献精神、工匠精神。
不仅在课程建设中,还在校园文化打造上“润物细无声”。学校党委书记蔡玉波介绍:“我们将纺织产业文化、学校艰苦创业文化、非遗文化等有机融合,构建了校史馆、非遗馆、家具博物馆等校园文化环境。”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不是个案。记者了解到,各高校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行动,推进校史教育普及化、常态化,营造建设氛围,助推思政教育。
四川农业大学开展“思政课教学能手”“思政课年度影响力人物”评选活动,广泛宣传优秀思政课教师先进典型;西华师范大学打造的《译言中国》外语课程被“学习强国”采用,深度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之美;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思政“蒋家胜名师工作室”推动专业课程和思政教育融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