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遵义市职业教育按照“优化结构、提高质量、聚焦脱贫、服务发展”的总要求,认真落实“大扶贫”行动战略,按照“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的要求,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调整职业教育空间布局,建立完善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坚持职业教育办学指导思想,完善职业教育教师管理体制,苦练内功促内涵发展,搭建平台促质量提升等七大任务,努力加快遵义市职业教育转型发展。
一是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立身之本,首先在德,各校要把德摆在首位。把完善人格,健全思想作为学校工作的第一要务,落实在行动中,落实到生活行为的细节中,从学生行为、教师行为点滴抓起,从生活的点滴做起,深刻诠释德育工作内含;把诚信作为人发展的第一要素,一以贯之,找准切入点,找准载体。充分发扬“坚韧不拔,敢于牺牲,乐于奉献”的长征精神,深度挖掘长征精神,深入开展“长征故事进校园”等主题活动,讲好长征故事,着力培养健全的人格;讲清工匠精神的内涵外延,培养精益求精、锲而不舍、诚信做事的认真态度,培育好新时期“大国工匠”。
二是加快调整职业教育空间布局。遵循“突出实用、服务本地”原则,紧紧围绕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大旅游、大健康“五大行动”,主动对接遵义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主动对接贵州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遵义市千亿级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等产业发展规划,抓好专业转型升级,做强主体专业,拓展新兴专业,提升传统专业,打造品牌专业,及时淘汰办学水平低,不符合地方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专业,促进专业建设上档次、有特色、高水平。结合遵义四大区域产业发展,即中部(红花岗区、汇川区、播州区、桐梓县、新蒲新区、南部新区)以大数据终端产品等电子信息产业、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制造业、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研发设计、商贸金融、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西部(仁怀市、赤水市、习水县)白酒、能源化工、文化旅游、健康养生等产业;东部(湄潭县、凤冈县、余庆县)茶旅一体、休闲养生、现代优质高效特色农业等产业;北部(务川县、正安县、道真县)生态畜牧业、中药材、新药创制、健康养生、文化旅游、吉它制造等特色产业,加快调整适应区域产业发展的职业教育空间布局,为各产业发展提供专业技能人才保障。
三是建立完善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继续以专业评估为抓手,推动职业院校专业建设。通过过专业评估,引起各县(区、市)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本辖区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进一步完善实施设备,建好实训基地,抓好专业建设,稳规模,强师资,提内涵;通过专业评估,从市级层面尽可能统筹解决专业同质化问题,尽可能引领各地职业学校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产业结构调整、学生就业前景和自身办学条件科学设置专业,建设骨干专业群和国家、省级、市级重点专业,实施区域内专业错位发展。建立和落实职教专业预警及退出机制。
四是坚持职业教育办学指导思想。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第一,把立德树人作为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弘扬工匠精神,继续深入开展“学习部长回信、弘扬工匠精神、成就出彩人生”系列活动,把培育工匠精神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立德树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加强培养学生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态度等隐形职业素养,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和企业四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推动传统文化、企业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第二,以服务发展为宗旨,准确定位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努力办好适应需求、相互衔接、多元立交、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第三,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结合区域特色产业,自身办学优势和培养目标定位,努力培育特色专业。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广泛开展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度,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创业能力和就业质量。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及时淘汰办学条件不达标、教学管理混乱、教学质量低,就业率低的专业,注重发展特色优势专业,确保学生就业,特别要抓好助推教育脱贫攻坚和同步小康工作,实施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相结合,学生与员工相结合,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确保贫困家庭学生职校毕业能够顺利实现就业,带动家庭脱贫致富。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合作办学双赢和多赢机制,协调制定企业减免税收政策。带生进企、引企入校,实现专业与产业结合。到2020年校企共建中职、高职和中高职一体化实训基地50个,实训教室、通用技术课程教室、理实一体化专用教室等100余个。
五是完善职业教育教师管理体制。建立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准入机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对专业性强、实训技能要求高的岗位,可以先面试后笔试;对急需紧缺专业技术岗位可直接引进。实施职业教育专业化教师经规范化培训后持证上岗制度,新进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必须经过规范化培训后方可上岗,引导教师参加规范化培训。要实现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不低于60%,其中,具有相关二级以上职业资格(执业资格)证书的教师不低于30%。创新教师补充机制,按照“黔府办发〔2011〕79号”文件规定的师生比和教育部要求,采取招考、聘用、转型培训和整合资源等方式,补充中职学校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充分发挥好国培省培的作用,全面实行5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教师全员培训管理制度,推行教师培训学分制度。认真落实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的通知》(教师〔2016〕3号),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要根据专业特点每5年必须累计不少于6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新任教师应先实践再上岗。公共基础课教师也应定期到企业进行考察、调研和学习。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聘用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退休技师和能工巧匠担任学校专兼职技能型教师。学校可将 20%的编制员额用于聘任专业兼职教师,逐步使有实践经验的专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 60%以上。
六是苦练内功促内涵发展。第一,立足于学校的生存发展,增强学校危机意识。认真落实《省教育厅关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和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人社厅关于<贵州省中等职业学校生均财政拨款制度实施意见>(黔财教〔2016〕157号)要求,加大经费保障,稳定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促进职业院校健康发展。第二,抓好职业院校项目的申报,提升专业建设水平。认真落实《贵州省职业院校内涵发展行动计划(2016—2018年)》,坚持用项目化来抓质量建设,狠抓质量评定工作,注重评定结果运用,推动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更加科学。第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建立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造就大批具有家国情怀、阳光自信、体魄强健、知识扎实、技能高超的技术型人才。要以技能大赛为平台,把大赛与教育教学改革紧密结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广泛宣传“技能改变个人命运”“技能提高生产质量”“技能提升生活品质”的职业教育发展理念,大力宣传职业院校“就业有优势,升学有通道”的办学优势。市级建立对参加省赛国赛技能选手的激励制度,加大舆论宣传和政策引导,深度挖掘“360行、行行出状元”的鲜活典型,重奖技能大赛优秀选手,凸显工匠精神。
七是搭建平台促质量提升。第一,依托沪“遵职教联盟平台”,构建职教开放平台。抓住上海教育对口帮扶的历史机遇,发挥“沪遵职教联盟平台”作用,在理念引导、队伍培训、专业建设、实习实训等方面,借力上海优势资源助推遵义职业教育发展。第二,搭建市内交流指导平台。发挥遵义市职业教育教研室作用,统筹抓好全市职业教育教研教改工作;加快建立遵义市职教专家库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加强对各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专业教学方案、课程实施、实训设备采购、实训模式以及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中职内涵发展行动计划等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在《遵义教育》开辟职教专栏,在遵义职教学会办好《遵义职教论坛》,为遵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及教师经验交流搭建广泛的宣传及展示平台,引领遵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从而促进遵义职业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